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调查方法 | 第14-15页 |
·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和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创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综述 | 第19-27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19-20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 | 第20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实践 | 第20-22页 |
·设施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公共服务相关指标研究 | 第23-25页 |
·城市基础设施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5-26页 |
·研究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县(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7-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 第27-2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28-29页 |
·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确定 | 第29-36页 |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 第30-32页 |
·特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 | 第32-34页 |
·定量测评指标重要性分析 | 第34页 |
·综合计算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评价 | 第36-46页 |
·县(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概况 | 第36-42页 |
·教育设施空间水平 | 第36-39页 |
·科技设施空间水平 | 第39-40页 |
·文化设施空间水平 | 第40-41页 |
·体育设施空间水平 | 第41-42页 |
·卫生设施空间水平 | 第42页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综合评价 | 第42-46页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水平综合评价 | 第42-44页 |
·设施水平单项值差异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46-51页 |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空间分异特征 | 第46-49页 |
·县(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浙北高于浙南,浙东高于浙西 | 第46页 |
·县级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大大超过县的水平 | 第46-47页 |
·位于大城市近郊的县(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高于其他县(市) | 第47页 |
·位于沿海和平原地区的县(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高于海岛县,更远远超出山区县(市) | 第47-49页 |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存在问题 | 第49-51页 |
·公共服务设施分布都市极化现象明显 | 第49页 |
·公共服务设施分布非均衡化现象严重 | 第49页 |
·设施分布空间缺失与重复建设并存、"短板现象" | 第49-50页 |
·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城乡差距大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建议 | 第51-59页 |
·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 第51-55页 |
·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策略建议 | 第55-59页 |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 | 第55-56页 |
·统筹规划和布局,减少重复建设 | 第56页 |
·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第56-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59页 |
2 后续研究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