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营州研究

提要第1-10页
绪论第10-31页
 一、唐代营州研究的选题意义第10-14页
 二、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第14-28页
  (一) 唐代营州建置沿革第14-15页
  (二) 唐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第15-20页
  (三) 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第20-24页
  (四) 唐代营州的经营、地位及其民族与经济研究第24-25页
  (五) 唐代营州官署机构研究第25-27页
  (六) 唐代边州职能研究第27-28页
 三、本选题的基本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8-31页
第一章 营州的行政建置及所辖民族与人口第31-83页
 第一节 唐代以前行政区划沿革第31-40页
  一、战国、秦、西汉时期第31-32页
  二、东汉、魏晋时期第32-36页
  三、北朝、隋朝时期第36-40页
 第二节 唐代营州建置及其民族与人口第40-69页
  一、唐代营州建置第40-58页
  二、唐代营州民族成分与人口第58-69页
 第三节 唐代营州监管区羁縻府州与人口第69-83页
  一、安东都护府第70-73页
  二、松漠都督府与饶乐都督府第73-78页
  三、忽汗州都督府与黑水都督府第78-82页
  四、室韦都督府第82-83页
第二章 营州的官署机构与职官第83-133页
 第一节 营州总管府第83-85页
  一、官署机构第83-84页
  二、营州总管第84-85页
 第二节 营州都督府第85-103页
  一、官署机构第85-90页
  二、主要职官第90-98页
  三、其他职官第98-103页
 第三节 平卢节度使府第103-129页
  一、官署机构第105-108页
  二、主要职官第108-123页
  三、其他职官第123-129页
 第四节 羁縻府州职官第129-133页
  一、城傍羁縻州职官第129-130页
  二、监管区羁縻府州职官第130-133页
第三章 营州政府的行政和经济职能第133-154页
 第一节 营州政府的行政职能第134-143页
  一、选拔考课官吏第134-136页
  二、管理朝贡活动第136-140页
  三、监管区羁縻府州的行政管理第140-143页
 第二节 营州政府的经济职能第143-154页
  一、征收赋税与土贡第143-147页
  二、经营屯田第147-150页
  三、管理互市第150-154页
第四章 营州政府的军事职能第154-198页
 第一节 统领诸军镇第154-174页
  一、统领军府兵力第155-168页
  二、掌管镇戍第168-174页
 第二节 征兵役与调动少数民族兵力第174-184页
  一、征兵役第174-177页
  二、调动监管区羁縻府州兵力第177-184页
 第三节 平定叛乱维护边疆稳定第184-198页
  一、统兵平叛维护东北边疆稳定第184-190页
  二、服从调动参与中央平叛战争第190-198页
第五章 营州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第198-216页
 第一节 营州在维护唐代东北边疆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98-206页
  一、维护唐王朝与东北边疆诸少数民族之间的君臣关系第199-200页
  二、实现唐王朝在东北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第200-201页
  三、防范、平定东北边疆叛乱第201-204页
  四、发展东北边疆经济第204-206页
 第二节 营州在维护唐代北方边州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06-211页
  一、营州在安史乱前护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206-208页
  二、营州在安史乱中后方牵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208-209页
  三、平卢节度使南迁后唐对东北边疆统治逐渐衰弱第209-211页
 第三节 营州在唐代东北亚地区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11-216页
  一、东北诸族与中原往来的交通枢纽第211-213页
  二、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纽带和中转站第213-214页
  三、唐王朝与东北亚诸国交往的桥梁第214-216页
结论第216-220页
附表第220-230页
参考文献第230-246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46-247页
论文摘要第247-251页
ABSTRACT第251-256页
后记第256-257页

论文共2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长城地带先秦时期人类遗骸的DNA研究
下一篇:金代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