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意识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页 |
(一) 研究创新 | 第13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护理保险概述 | 第14-26页 |
一、 护理保险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国外关于护理保险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 国内关于护理保险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二、 护理保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人类需求理论 | 第16-17页 |
(二) 生命过程发展理论 | 第17页 |
(三) 功能结果理论 | 第17-18页 |
(四) 老年适应理论 | 第18-19页 |
三、 护理保险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一) 护理保险与其他保险的比较 | 第19-20页 |
(二) 护理保险的基本特征 | 第20页 |
四、 护理保险的发展轨迹 | 第20-23页 |
(一) 萌芽阶段 | 第21页 |
(二) 起步阶段 | 第21-22页 |
(三) 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五、 护理保险的国际经验 | 第23-25页 |
(一) 法律法规完备化 | 第23-24页 |
(二) 供给主体多元化 | 第24页 |
(三) 服务设施规范化 | 第24-25页 |
(四) 人员配备合理化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护理保险的供需分析 | 第26-44页 |
一、 我国护理保险的需求分析 | 第26-32页 |
(一) 老年家庭护理功能减弱,需要强制性的制度援助 | 第26-27页 |
(二) 老年人身心功能弱化,需要多元的社会福利援助 | 第27-29页 |
(三) 医疗保险的转移支付受限,需要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 第29-31页 |
(四) 我国护理保险的社会需求总量分析 | 第31-32页 |
二、 我国护理保险的供给能力分析 | 第32-43页 |
(一) 国家财政能力分析 | 第33-37页 |
(二) 企业缴费能力分析 | 第37-39页 |
(三) 个人负担能力分析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构 | 第44-53页 |
一、 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构思路 | 第44-45页 |
(一) 对象群体的全面覆盖 | 第44页 |
(二) 护理预防的优先发展 | 第44-45页 |
(三) 居家养老的服务保障 | 第45页 |
二、 我国护理保险运作体系的建构 | 第45-52页 |
(一) 护理保险制度的保护者和被保护者 | 第45-46页 |
(二) “要护理状态”的认定 | 第46-47页 |
(三) 保险给付 | 第47-49页 |
(四) 筹资来源 | 第49-50页 |
(五) 服务提供机构 | 第50页 |
(六) 服务人才 | 第50-51页 |
(七) 管理与监督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终章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