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电动汽车整车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半物理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半物理仿真平台框架设计 | 第16-24页 |
2.1 半物理仿真平台的总体架构 | 第16-17页 |
2.2 半物理仿真平台的软件设计 | 第17-19页 |
2.3 半物理仿真平台硬件的选型 | 第19-23页 |
2.3.1 宿主机与目标机选型 | 第19-20页 |
2.3.2 驾驶操纵器选型 | 第20-21页 |
2.3.3 电机控制器 | 第21-23页 |
2.4 开发流程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轮毂电动汽车的理论建模及验证 | 第24-48页 |
3.1 仿真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3.2 轮毂电机模型及其控制方法分析 | 第24-33页 |
3.2.1 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 | 第25-27页 |
3.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3.2.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 第29-31页 |
3.2.4 基于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及验证 | 第31-33页 |
3.3 轮毂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 | 第33-38页 |
3.3.1 坐标系转换 | 第33-34页 |
3.3.2 车身动力学模型 | 第34-36页 |
3.3.3 车轮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3.3.4 轮胎动力学模型 | 第37-38页 |
3.3.5 空气动力学模型 | 第38页 |
3.4 轮毂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验证 | 第38-47页 |
3.4.1 直线行驶工况 | 第40页 |
3.4.2 角阶跃行驶工况 | 第40-43页 |
3.4.3 蛇形行驶工况 | 第43-46页 |
3.4.4 双移线行驶工况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LabVIEW的半物理仿真平台设计 | 第48-62页 |
4.1 虚拟仪器和LabVIEW | 第48-51页 |
4.1.1 虚拟仪器 | 第48-49页 |
4.1.2 LabVIEW软件介绍 | 第49-51页 |
4.2 基于LabVIEW的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51页 |
4.3 通信模块 | 第51-56页 |
4.3.1 通信方式选择 | 第51-52页 |
4.3.2 共享变量简介 | 第52-53页 |
4.3.3 系统通信实现 | 第53-56页 |
4.4 LabVIEW和 Simulink的联合仿真模块 | 第56-59页 |
4.4.1 LabVIEW仿真接口工具包 | 第57-58页 |
4.4.2 联合仿真步骤 | 第58-59页 |
4.5 驾驶模拟器数据采集模块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5章 半物理仿真系统验证与分析 | 第62-70页 |
5.1 仿真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 第62页 |
5.2 半物理仿真系统试验与分析 | 第62-68页 |
5.2.1 角阶跃行驶工况 | 第63-65页 |
5.2.2 蛇形行驶工况 | 第65-66页 |
5.2.3 双移线工况 | 第66-68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