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私法论文--国际刑法论文

贿赂罪犯罪构成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腐败与贿赂犯罪第11-26页
 第一节 腐败及贿赂犯罪的含义第11-14页
  一、腐败释义第11-13页
   (一) 对腐败一词的学术解读第11-12页
   (二) 对腐败含义的法律界定第12-13页
  二、贿赂及贿赂犯罪第13-14页
   (一) 对贿赂及贿赂犯罪的理解第13-14页
   (二) 贿赂犯罪的本质第14页
 第二节 贿赂犯罪的根源与发展第14-18页
  一、贿赂犯罪的历史根源第15页
  二、贿赂犯罪的发展与现状第15-18页
 第三节 贿赂犯罪的立法发展第18-26页
  一、国外贿赂犯罪立法第18-21页
   (一) 英国第18-19页
   (二) 日本第19-20页
   (三) 德国第20页
   (四) 瑞典第20-21页
  二、国际贿赂犯罪立法第21-23页
   (一)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第21-22页
   (二) 部分区际反腐败公约第22-23页
   (三)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23页
  三、我国的贿赂犯罪立法发展第23-26页
   (一) 我国古代的贿赂犯罪立法第23-24页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贿赂犯罪立法发展第24-26页
第二章 对贿赂犯罪一般构成的比较第26-43页
 第一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贿赂犯罪罪名体系的比较第26-27页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贿赂犯罪罪名体系及主要特点第26-27页
  二、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犯罪体系以及与“公约”的比较第27页
 第二节 关于受贿罪犯罪构成的比较第27-38页
  一、受贿犯罪主体范围的比较第28-32页
   (一) 自然人主体第28-30页
   (二) 法人主体第30-32页
  二、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比较第32-34页
   (一) 国际公约及部分外国法的规定第32页
   (二) 与我国刑法的比较及建议第32-34页
  三、关于贿赂范围的比较第34-36页
   (一) 国际公约及部分外国法的规定第34-35页
   (二) 与我国刑法的比较及建议第35-36页
  四、关于贿赂犯罪数额的比较第36-38页
   (一) 国际公约及部分外国法的规定第36页
   (二) 与我国刑法的比较及建议第36-38页
 第三节 关于行贿罪犯罪构成的比较第38-43页
  一、关于行贿犯罪行为模式的比较第38-40页
   (一) 国际公约及部分外国法的规定第38-39页
   (二) 与我国刑法的比较及建议第39-40页
  二、关于行贿目的要件的比较第40-43页
   (一) 国际公约及部分外国法的规定第40页
   (二) 与我国刑法的比较及建议第40-43页
第三章 其他贿赂罪名犯罪构成的比较第43-59页
 第一节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及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第43-47页
  一、国际公约及各国法律的立法现状第43-44页
  二、对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的一般理解第44-45页
   (一) “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含义第44-45页
   (二) 公约第15条、第16条中关于“目的要件”不同规定的分析第45页
  三、对我国立法完善的启示第45-47页
 第二节 影响力交易罪第47-53页
  一、国际公约及各国法律的立法现状第47-48页
  二、对影响力交易罪的一般理解第48-50页
   (一) 关于影响力第48-49页
   (二) 关于交易主体第49页
   (三) 关于所侵害的法益第49-50页
  三、影响力交易罪与一般贿赂罪的区别第50-51页
   (一) 受贿行为的主体构成不同第50页
   (二) 贿赂行为的对价不同第50页
   (三) 目的要件不同第50-51页
  四、与我国刑法中斡旋受贿罪的比较及建议第51-52页
   (一) 主体不同第51页
   (二) “影响力”的范畴不同第51页
   (三) 对行贿行为的处罚范围不同第51-52页
  五、与我国刑法中介绍贿赂罪的比较及建议第52-53页
   (一) 犯罪对象不同第52-53页
   (二) 行贿行为的指向不同第53页
   (三) 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尽相同第53页
 第三节 私营部门内的贿赂犯罪第53-59页
  一、国际公约及各国法律的立法现状第54-55页
  二、对私营部门贿赂罪的一般理解第55-57页
   (一) 主体范围第55页
   (二) 行为目的要件第55-56页
   (三) 对贿赂行为发生领域的限定第56页
   (四) 所侵犯的法益第56-57页
  三、与我国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的比较及建议第57-59页
   (一) 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第57-58页
   (二) 比较及建议第58-59页
结语第59-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后记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监禁刑的替代
下一篇:试论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刑事和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