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小波和变分PDE的图像建模理论、算法及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13-17页
   ·变分PDE在图像处理中的发展历史及主要模型第17-20页
     ·变分PDE方法的提出第17页
     ·变分PDE在图像处理中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变分PDE在图像处理中的主要模型第18-20页
   ·论文所做的工作和文章结构第20-23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1页
     ·论文的具体章节和内容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图像恢复中TV变分模型的研究第23-41页
   ·TV变分模型在图像恢复中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基于TV和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图像恢复模型第24-29页
     ·“纯粹的”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第25页
     ·新模型的提出第25-27页
     ·新模型的离散格式第27页
     ·实验仿真第27-29页
   ·用于TV图像去噪的小波方法第29-33页
     ·基于小波空间的TV图像去噪模型第29-30页
     ·新模型的解存在性定理第30-32页
     ·实验仿真第32-33页
   ·基于小波空间的图像恢复变分模型第33-40页
     ·主要思想第33页
     ·新方法的描述第33-34页
     ·解的存在性定理第34-36页
     ·算法第36-37页
     ·数值实验第37-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Besov空间中的变分模型第41-79页
   ·研究背景第41-45页
     ·Besov空间的描述第41-43页
     ·变分PDE在图像分解中的研究现状第43-45页
   ·一类基于Besov 空间与负Hilbert-Sobolev 空间的变分模型第45-54页
     ·主要思想第45-46页
     ·新变分模型的极小化第46-47页
     ·新变分模型的解与小波阈值之间的关系第47-51页
     ·实验仿真第51-54页
   ·基于投影的图像分解变分模型第54-64页
     ·新变分模型的极小化第55-58页
     ·小波阈值与投影之间的关系第58-61页
     ·实验仿真第61-64页
   ·一类基于Besov 空间与齐次Besov空间的变分模型第64-78页
     ·(B_(1,1)~S,E,)模型第65-67页
     ·(?)模型第67-68页
     ·(?) 模型第68-70页
     ·算法第70页
     ·算法的收敛性分析第70-72页
     ·实验仿真第72-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迭代正则化、逆尺度空间与图像多尺度表示方法第79-120页
   ·基于VO变分模型的迭代正则化第80-89页
     ·基于ROF变分模型的迭代正则化(OBG模型)第80-81页
     ·基于VO变分模型的迭代正则化第81-83页
     ·数值离散第83-85页
     ·实验仿真第85-89页
   ·基于平移不变小波阈值的迭代正则化与逆尺度空间方法第89-106页
     ·Xu方法的介绍第89-90页
     ·Xu迭代正则化方法在Besov空间B_(1,1)~α ( Ω) (α> 0 )中的推广第90-96页
     ·基于平移不变小波变换的非线性逆尺度空间第96-98页
     ·实验仿真第98-106页
   ·基于(BV,H~(-1))等级分解的图像多尺度表示方法第106-119页
     ·中间空间的介绍第106-107页
     ·基于(BV,H~(-1))等级分解的图像多尺度表示第107-109页
     ·新方法的相关数学性质第109-111页
     ·新方法的数值离散第111-113页
     ·实验仿真第113-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第五章 基于半二次规整化的图像分解与边缘提取变分模型和基于小波投影的图像放大变分模型第120-144页
   ·背景介绍第120-125页
     ·图像分解变分模型第120-122页
     ·模型(5-1)的优化策略第122-124页
     ·半二次规整化的基本原理第124-125页
   ·耦合边缘提取的图像分解变分模型第125-136页
     ·新模型的描述第125-129页
     ·新模型的数值离散第129-131页
     ·实验仿真第131-136页
   ·基于小波投影的图像放大变分模型第136-143页
     ·Chambolle模型第136-137页
     ·新模型的描述第137-139页
     ·有关新模型的实例第139-140页
     ·算法第140-141页
     ·实验仿真第141-143页
   ·小结第143-14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44-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60-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研究
下一篇: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