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3页 |
一 前言 | 第13-32页 |
(一) 研究地简介 | 第13页 |
(二) 灰藓科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1.苔藓植物经典分类系统 | 第15-16页 |
2.分子系统学概述 | 第16-17页 |
3.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 第17-23页 |
·同工酶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核酸和序列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19-23页 |
·RAPD和RFLP技术 | 第19-20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20-23页 |
4.我国对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和利用现状 | 第23-24页 |
5.讨论 | 第24-25页 |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问题 | 第24页 |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前景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页 |
二 研究内容、目标、意义及创新点 | 第32-3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二) 预期目标和意义 | 第33页 |
(三)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3-34页 |
三 研究结果 | 第34-114页 |
(一) 内蒙古灰藓科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 | 第34-63页 |
1.内蒙古灰藓科植物属、种组成 | 第34-35页 |
2.属种统计和地理分布特点 | 第35-36页 |
3.中国和内蒙古新记录 | 第36页 |
4.内蒙古灰藓科植物的形态描述及地理分布 | 第36-63页 |
(二) 内蒙古灰藓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 第63-77页 |
1.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第63-65页 |
2.内蒙古灰藓科植物区系与中国其它几个地区的关系 | 第65-76页 |
·与中国其它几个地区灰藓科植物物种的比较和分析 | 第65-69页 |
·物种丰富度排序 | 第66-67页 |
·属、种相似系数对比 | 第67-69页 |
·区系地理成分对比 | 第69-76页 |
·主成分分析(PCA) | 第69-73页 |
·地理成分比较 | 第73-76页 |
3.内蒙古12个植物州灰藓科植物的比较分析 | 第76-77页 |
(三) 内蒙古灰藓科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77-92页 |
1.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79-81页 |
·材料来源 | 第79页 |
·试剂来源 | 第79-80页 |
·主要仪器 | 第80-81页 |
2.实验方法 | 第81-83页 |
·总DNA提取—CTAB法提取植物DNA | 第81页 |
·rps4序列和ITS序列扩增引物 | 第81页 |
·目标片段PCR扩增 | 第81-82页 |
·扩增反应体系 | 第81-82页 |
·PCR扩增程序 | 第82页 |
·电泳检测 | 第82页 |
·PCR产物纯化及测序 | 第82-83页 |
·纯化前准备 | 第82-83页 |
·纯化实验 | 第83页 |
·测序 | 第83页 |
·序列分析及系统树构建 | 第83页 |
3.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3-92页 |
·DNA提取与PCR扩增 | 第83-84页 |
·rps4和ITS片断测序 | 第84页 |
·GenBank相关序列及测定序列 | 第84页 |
·序列分析及系统树构建 | 第84-92页 |
·外类群的选择 | 第84页 |
·序列数据的处理与系统树的构建 | 第84-87页 |
·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比较 | 第87-92页 |
·以rps4序列构建的MP树和NJ树 | 第87-90页 |
·以ITS序列构建的MP树和NJ树 | 第90-92页 |
(四) 内蒙古灰藓科植物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 第92-98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93页 |
·材料 | 第93页 |
·标本研究 | 第93页 |
2.外类群的选择 | 第93页 |
3.性状编码 | 第93-95页 |
4.运算方法 | 第95-97页 |
5.结果与分析 | 第97-98页 |
(五) 基于形态性状、分子资料、分支资料的灰藓科系统发生关系的探讨 | 第98-104页 |
·灰藓科形态学特征 | 第98-99页 |
·灰藓科系统发生关系的探讨 | 第99-104页 |
(六) 研究结论 | 第104-105页 |
(七) 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方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4页 |
名录1 | 第114-116页 |
图版1 | 第116-123页 |
附录 | 第123-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