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生土建筑概况 | 第10-11页 |
| ·分类与历史 | 第10页 |
| ·现在与未来 | 第10-11页 |
| ·生土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生土建筑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生土建筑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云南省地震概况及近年灾害统计 | 第14-16页 |
| ·云南省地震概况 | 第15页 |
| ·云南省近年来地震灾害统计 | 第15-16页 |
| ·论文背景及本文工作的提出 | 第16-19页 |
| ·论文背景 | 第16-18页 |
| ·本文工作的提出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云南宁洱6.4级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的震害与启示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云南宁洱6.4级地震概况 | 第19-21页 |
| ·宁洱土木结构房屋的定义与分类 | 第21-22页 |
| ·宁洱土木结构房屋的震害、原因及措施 | 第22-27页 |
| ·生土墙体 | 第22-24页 |
| ·木屋架 | 第24页 |
| ·木节点 | 第24-25页 |
| ·柱脚滑移 | 第25-26页 |
| ·虫蛀现象 | 第26-27页 |
| ·宁洱土木结构房屋的震害与启示 | 第27-30页 |
| ·宁洱地震震害的典型特征 | 第27-28页 |
| ·宁洱土木结构房屋震害的启示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墙片试验前期筹划及辅助试验 | 第30-61页 |
| ·试验目的与安排 | 第30页 |
| ·试验目的 | 第30页 |
| ·试验安排 | 第30页 |
| ·试验方案 | 第30-42页 |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0-32页 |
| ·试件尺寸与数量的确定 | 第32页 |
| ·竹筋配筋率与配筋方式的确定 | 第32-35页 |
| ·竹筋配筋率上下限的估算 | 第35-37页 |
| ·试验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 第37-39页 |
| ·竖向荷载估算与测点布置 | 第39-42页 |
| ·墙片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 第42-53页 |
| ·钢垫模与木模的制作 | 第42页 |
| ·传统夯土墙的制作工艺 | 第42-44页 |
| ·墙片A(Wall-A)的制作 | 第44页 |
| ·墙片B(Wall-B)的制作 | 第44-45页 |
| ·墙片C(Wall-C)的制作 | 第45-46页 |
| ·墙片D(Wall-D)的制作 | 第46-47页 |
| ·墙片E(Wall-E)的制作 | 第47-48页 |
| ·墙片F(Wall-F)的制作 | 第48-49页 |
| ·试件的养护 | 第49-53页 |
| ·辅助试验 | 第53-61页 |
| ·竹筋的抗拉试验 | 第53-54页 |
| ·夯土的含水率试验 | 第54-57页 |
| ·夯土的直剪试验 | 第57-58页 |
| ·夯土的击实试验 | 第58-59页 |
| ·夯土的界限含水率联合测定试验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竹筋夯土墙的水平单调推力试验研究 | 第61-81页 |
| ·试验过程 | 第61-62页 |
| ·试验流程 | 第61-62页 |
| ·试件就位、安千斤顶、支百分表 | 第62页 |
| ·预压、加载 | 第62页 |
| ·裂缝观测、记数、拍照 | 第62页 |
| ·试验现象 | 第62-70页 |
| ·引言 | 第62-63页 |
| ·墙片A(Wall-A) | 第63-64页 |
| ·墙片B(Wall-B) | 第64-65页 |
| ·墙片C(Wall-C) | 第65-66页 |
| ·墙片D(Wall-D) | 第66-67页 |
| ·墙片E(Wall-E) | 第67-68页 |
| ·墙片F(Wall-F)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力-位移曲线 | 第70-77页 |
| ·墙片A的原始记录数据与力-位移曲线 | 第70-71页 |
| ·墙片B的原始记录数据与力-位移曲线 | 第71-72页 |
| ·墙片C的原始记录数据与力-位移曲线 | 第72-73页 |
| ·墙片D的原始记录数据与力-位移曲线 | 第73-74页 |
| ·墙片E的原始记录数据与力-位移曲线 | 第74-75页 |
| ·墙片F的原始记录数据与力-位移曲线 | 第75-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试验结果 | 第77-80页 |
| ·强度与延性分析 | 第77-78页 |
| ·试验结果汇总 | 第78-80页 |
| ·"定量配筋"与"定性配筋"的比较 | 第80-81页 |
| ·已有的"定性配筋"试验成果 | 第80页 |
| ·"定量配筋"与"定性配筋"的比较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 ·基本结论 | 第81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