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际震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国内的发展概况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强震观测 | 第12-13页 |
| ·模型实验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震害调查研究 | 第15-22页 |
| ·云南宁洱地震概况 | 第15-16页 |
| ·框架结构的震害特点 | 第16-20页 |
| ·填充墙破坏 | 第16-18页 |
| ·框架柱破坏 | 第18页 |
| ·框架梁破坏 | 第18-19页 |
| ·突出屋面的附属结构破坏 | 第19页 |
| ·楼梯破坏 | 第19页 |
| ·相邻房屋发生碰撞破坏 | 第19-20页 |
| ·震害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0页 |
| ·场地条件 | 第20-21页 |
| ·设计与施工 | 第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及震害的量化指标 | 第22-46页 |
|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2-30页 |
| ·静力理论 | 第22-23页 |
| ·反应谱理论 | 第23-29页 |
| ·动力分析理论 | 第29-30页 |
| ·常用的结构分析模型 | 第30-38页 |
| ·层模型 | 第30-31页 |
| ·杆系模型 | 第31-32页 |
| ·杆系—层间模型 | 第32页 |
| ·纤维模型 | 第32-34页 |
| ·有限元空间实体单元模型 | 第34-38页 |
| ·结构破坏状态的划分 | 第38-39页 |
| ·结构破坏状态的量化 | 第39-40页 |
| ·建筑物震害指标 | 第40-44页 |
| ·延性破坏指标 | 第41页 |
| ·强度破坏指标 | 第41-42页 |
| ·刚度破坏指标 | 第42页 |
| ·能量破坏指标 | 第42-43页 |
| ·组合破坏指标 | 第43页 |
| ·全局破坏指标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震害分析 | 第46-65页 |
| ·分析思路 | 第46页 |
| ·SATWE与EPDA简介 | 第46页 |
| ·宁洱县城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 | 第46-47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47-51页 |
|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 第47-48页 |
| ·结构的周期、振型和地震力 | 第48页 |
| ·结构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48-51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页 |
|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51-65页 |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2-54页 |
| ·峰值加速度 | 第54页 |
| ·模型参数 | 第54-55页 |
| ·弹塑性状态分布 | 第55-59页 |
| ·结构位移计算 | 第59-61页 |
| ·破坏判定指标综述 | 第61-62页 |
| ·震害特征与弹塑性时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裂缝的有限元分析 | 第65-80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68页 |
| ·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过程 | 第65-66页 |
| ·砌体填充墙的有限元模型 | 第66页 |
|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66-67页 |
| ·加载方式、求解控制和收敛准则 | 第67-68页 |
| ·不同尺寸的填充墙裂缝分析 | 第68-73页 |
| ·不同的墙体材料框架填充墙的有限元分析 | 第73-76页 |
| ·开洞及不同的构造措施框架填充墙的有限元分析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建议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