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能海生平分期与著述考 | 第8-16页 |
·背景 | 第8-9页 |
·生平 | 第9-13页 |
·弃商从戎为强吾华(1887~1913) | 第9页 |
·报国无门心归三宝(1914~1925) | 第9-10页 |
·矢志西行求取密法(1926~1932) | 第10-11页 |
·近慈立宗传法度世(1932~1953) | 第11-12页 |
·五台弘戒力振僧纲(1953~1967) | 第12-13页 |
·神通屡显高僧名传 | 第13页 |
·译著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能海的修行思想 | 第16-23页 |
·次第修行循序渐进 | 第16-21页 |
·下士道(人、天二乘) | 第16-17页 |
·中士道(小乘) | 第17-18页 |
·上士道(大乘显宗) | 第18-20页 |
·密乘道(大乘密宗)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大小兼摄显密圆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能海的教育思想 | 第23-31页 |
·教学:新旧交融,藏汉沟通 | 第23-26页 |
·教材选择:以自译为主 | 第23-24页 |
·指导思想:学修与历练并重 | 第24-26页 |
·学习:由浅入深,定慧双修 | 第26-27页 |
·循序渐进 | 第26-27页 |
·反对照本宣科式的学习方式 | 第27页 |
·治学精神 | 第27页 |
·学制:梯级上进,复合结构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能海的戒律思想 | 第31-41页 |
·提倡戒律重振僧纲 | 第31-32页 |
·因地制宜汉藏并摄 | 第32-38页 |
·严格受持戒律 | 第32-35页 |
·保持正确见解 | 第35-36页 |
·注重外在形象 | 第36-37页 |
·远离邪命之事 | 第37-38页 |
·身正为范戒行高洁 | 第38-39页 |
·契理契机改革戒律 | 第39-41页 |
第五章 能海的和谐思想 | 第41-45页 |
·和合的基础——慈悲心 | 第41-42页 |
·和合的措施——六和敬 | 第42-44页 |
·和合的现实意义 | 第44-45页 |
第六章 能海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45-47页 |
·历史价值 | 第45页 |
·现实意义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