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遗传型与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蛋白质组分比较与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6页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概况第10-11页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现象及其意义第10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遗传理论第10-11页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第11-14页
     ·核基因雄性不育途径第11-12页
     ·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第12页
     ·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途径第12-13页
     ·光温敏雄性不育途径第13-14页
     ·高温物理诱导雄性不育第14页
     ·利用生物技术创制雄性不育第14页
   ·小麦遗传型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机理第14-18页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基础第14-15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第15-17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7页
     ·细胞器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第17-18页
   ·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概况第18-21页
     ·化学杂交剂在小麦植株内的运输和分布第18-19页
     ·化学杀雄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的细胞学基础第19-20页
     ·化学杀雄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的生理生化研究第20-21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21-24页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概况第21页
     ·蛋白质组技术第21-23页
     ·蛋白质组研究的意义第23页
     ·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第23-24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26-45页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4页
   ·实验材料第26-27页
     ·供试材料第26页
     ·实验材料的获取第26-27页
   ·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第27页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27-28页
     ·仪器设备第27页
     ·主要试剂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34页
     ·材料的固定及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法第28页
     ·花药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第28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28-29页
     ·花药蛋白质的SDS-PAGE第29-30页
     ·蛋白质双向电泳第30-34页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3页
   ·实验材料的显微观察第34-35页
   ·花药蛋白质的提取第35-36页
   ·蛋白质的定量检测第36-37页
   ·蛋白质的单向SDS-PAGE 检测及分析第37-38页
   ·蛋白质的双向IEF/SDS-PAGE 检测及分析第38-43页
     ·花药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第38-41页
     ·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蛋白的差异分析第41页
     ·两种不育系间的差异分析第41页
     ·图谱差异分析与讨论第41-43页
 第三章 讨论第43-45页
   ·样品制备第43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第43-45页
第三部分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检测及抗源材料HPL60469的抗性遗传分析
下一篇:小麦成穗受抑制材料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