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灰岩水突出危险性综合评价--以卧龙湖煤矿首采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引言第13-14页
1 绪论第14-23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现状第14-19页
     ·矿井突水机制的理论研究第14-18页
     ·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研究第18-19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主要工作量第22-23页
2 研究区背景第23-30页
   ·矿井位置、交通及范围第23-24页
   ·矿井地层特征第24-25页
   ·矿井构造特征第25-28页
   ·首采区概况第28-30页
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30-38页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30-31页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第31-37页
     ·地表水系第31页
     ·矿井含、隔水层(组、段)水文地质特征第31-35页
     ·各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力联系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研究区10 煤层底板突水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8-54页
   ·研究区10 煤层底板岩石特征及厚度变化第38-41页
   ·研究区10 煤层底板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第41-42页
   ·研究区10 煤层底板太灰水头压力第42-43页
   ·研究区10 煤层底板富水性分析第43-48页
     ·Ⅰ号异常区第43-44页
     ·Ⅱ号异常区第44页
     ·Ⅲ号异常区第44-48页
   ·断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分析第48-51页
     ·井田内主要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第48-49页
     ·首采区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第49-50页
     ·构造演化与断层的导水性关系分析第50-51页
   ·太原组灰岩水补给源分析第51-53页
     ·“四含”补给第51-52页
     ·奥灰水的对接补给第52页
     ·陷落柱补给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第54-70页
   ·概述第54页
   ·FLAC~(3D) 程序简介第54-55页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原理第55-57页
   ·计算模型第57-58页
   ·力学参数第58-60页
   ·计算方案与模拟计算过程第60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0-69页
     ·顶底板位移及应力分布规律第60页
     ·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第60-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首采区10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第70-91页
   ·概述第70页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评定法第70-71页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第71-90页
     ·综合评价方法第72-73页
     ·评价模型第73-75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75-77页
     ·各因素隶属度函数的确定第77-87页
     ·评价参数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第87页
     ·评价网格划分第87-88页
     ·评价结果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7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主要结论第91-92页
   ·创新性成果第92页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作者简介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任楼矿51-72煤层段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下一篇:防水煤(岩)柱合理留设研究--以刘庄煤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