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吉林油区红岗油田萨尔图油组剩余油分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方法第10-14页
     ·剩余油分类第10-11页
     ·剩余油的控制因素第11-12页
     ·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第12-14页
   ·数值模拟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研究目标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红岗油田基本地质特征第17-29页
   ·油藏概况第17-18页
   ·储层特征第18-22页
     ·岩性第18-19页
     ·粒度中值及分选系数第19页
     ·砂岩厚度第19页
     ·油层有效厚度第19页
     ·油层分布第19-20页
     ·隔层分布第20-21页
     ·粘土矿物成分第21-22页
     ·孔隙度、渗透率第22页
   ·油气水性质及其分布第22-23页
   ·主力层沉积微相分布第23-29页
     ·SⅠ1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3页
     ·SⅠ2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3-24页
     ·SⅠ3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4页
     ·SⅡ1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4-25页
     ·SⅡ4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5页
     ·SⅡ5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5-26页
     ·SⅡ9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6-27页
     ·SⅡ12 层平面沉积微相第27-29页
3 红岗油田开发历程及现状第29-36页
   ·开发概况第29页
   ·开发历程第29-31页
   ·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31-36页
     ·产量变化情况分析第31-33页
     ·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变化分析第33-34页
     ·能量保持和利用状况分析第34页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4 红岗油田五区萨尔图油组数值模拟研究第36-51页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36-43页
     ·三维地质模型第36-39页
     ·模型网格划分第39页
     ·基础数据的准备第39-42页
     ·模拟器的选择第42-43页
   ·数值模拟结果第43-49页
     ·储量拟合第43页
     ·压力拟合第43-44页
     ·历史拟合第44-49页
   ·单井措施验证第49-51页
     ·井H+22-2 措施验证第49页
     ·井H+24-031 验证第49-51页
5 五区萨尔图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51-62页
   ·分层采出程度统计第51-52页
   ·油水井间连通性分析第52-53页
   ·五区萨尔图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第53-59页
     ·SⅠ层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第53-55页
     ·SⅡ1 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第55-56页
     ·SⅡ4 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第56-57页
     ·SⅡ6-7 层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第57-58页
     ·SⅡ9 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第58-59页
   ·挖潜措施及潜力区统计第59-62页
     ·挖潜措施第59页
     ·潜力区统计第59-62页
6 措施调整优化及预测第62-72页
   ·五区自然递减预测和分析第62-64页
     ·五区自然递减预测第62-63页
     ·五区自然递减分析第63-64页
   ·五区单井措施调整优化及预测第64-72页
     ·井H26 调整措施优化及预测第64-66页
     ·井 H24-05 调整措施及预测第66-67页
     ·其它井调整措施优化及预测第67-72页
结论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坨子地区扶余油层小层对比与油藏特征研究
下一篇:一种气体非线性渗流理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