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黄顶菊的发生特点 | 第11-13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3-19页 |
| ·材料 | 第13-14页 |
| ·供试菌株与植物 | 第13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13页 |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 ·方法 | 第14-19页 |
| ·除草活性物质的测定 | 第14页 |
| ·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14-15页 |
| ·单一基质培养基与萃取溶剂的筛选 | 第15页 |
| ·组合基质培养基的筛选 | 第15页 |
| ·正交组合试验 | 第15页 |
| ·除草活性物质产生条件的优化 | 第15-16页 |
| ·外加营养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16页 |
| ·作物安全性试验 | 第16页 |
| ·剂型的探索 | 第16-17页 |
| ·除草活性物质的组分分析 | 第17-1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30页 |
| ·单一培养基质、萃取溶剂、除草活性物质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19-20页 |
| ·组合基质培养基的确定 | 第20-21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 ·外加碳源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22页 |
| ·外加氮源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 ·不同接种量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23页 |
| ·不同含水量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不同培养时间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24页 |
| ·除草活性物质的作物安全性评价 | 第24页 |
| ·剂型的研制与除草活性 | 第24-26页 |
| ·除草活性物质的组分分析 | 第26-30页 |
| ·薄层层析法(TLC) | 第26-28页 |
| ·硅胶柱分离 | 第2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 第28-30页 |
| 4 讨论 | 第30-32页 |
| ·培养条件对灰葡萄孢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30页 |
| ·微生物源除草剂剂型的研制 | 第30页 |
| ·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生物除草剂的开发 | 第30页 |
| ·微生物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方向 | 第30-32页 |
| 5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 作者简历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发表文章 | 第4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