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24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概述 | 第27-47页 |
·城市公共安全概述 | 第27-40页 |
·城市公共安全的概念 | 第27-32页 |
·城市公共安全的构成、影响因素及分析 | 第32-34页 |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根源 | 第34-36页 |
·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分类 | 第36-37页 |
·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 | 第37-38页 |
·城市公共安全的功能 | 第38-40页 |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概述 | 第40-47页 |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概念 | 第40页 |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 第40-44页 |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特点 | 第44-46页 |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功能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 第47-75页 |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47-66页 |
·管理组织体系 | 第47-49页 |
·预案体系 | 第49-52页 |
·运作机制 | 第52-56页 |
·保障机制 | 第56-57页 |
·基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管理情况 | 第57-66页 |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6-72页 |
·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 第66-68页 |
·应急预案滞后,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强化 | 第68-69页 |
·公共安全管理资源不足且亟需加强整合 | 第69-71页 |
·政府和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不够强 | 第71-72页 |
·公共安全评价机制不完善 | 第72页 |
·主要原因分析 | 第72-75页 |
·重突发事件处理,而不是公共安全管理 | 第72-73页 |
·重动员行政,而不是法治行政 | 第73页 |
·重分散管理,而不是综合管理 | 第73页 |
·重政府包办,而不是政府与社会的共同管理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借鉴和启示 | 第75-94页 |
·外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简介 | 第75-83页 |
·美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75-77页 |
·日本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77-79页 |
·俄罗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79-81页 |
·澳大利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81-82页 |
·德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82-83页 |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简介 | 第83-88页 |
·芝加哥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83-84页 |
·东京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84-86页 |
·伦敦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86-87页 |
·多伦多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 第87-88页 |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88-90页 |
·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88页 |
·要有集中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 | 第88-89页 |
·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强调多方协作并共担责任 | 第89页 |
·要强调全过程的公共安全管理,突出预防的重要性 | 第89-90页 |
·要处理好危机和常态中的公共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 | 第90页 |
·要做好城市公共安全基础工作 | 第90页 |
·国内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简介 | 第90-93页 |
·“整合条块关系强化属地管理”的北京模式 | 第91页 |
·“多元协调管理机构与应急响应机构相对接”的上海模式 | 第91-92页 |
·“建立直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应急处置事业单位”的南宁模式 | 第92-93页 |
·国内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分析 | 第93-94页 |
第五章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对策 | 第94-114页 |
·营造与时俱进的行政文化 | 第94-96页 |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94-95页 |
·塑造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文化 | 第95页 |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理念 | 第95-96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 第96-98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职能体系 | 第98-102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法律规范体系 | 第98-99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体系 | 第99-100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预案体系 | 第100-101页 |
·构建基于公共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科技支撑体系 | 第101-102页 |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 第102-114页 |
·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与应急启动机制 | 第102-103页 |
·建立和发展资源保障机制 | 第103-104页 |
·加强建设社会参与机制 | 第104-108页 |
·健全公共安全信息管理机制 | 第108-109页 |
·增强城市公共安全意识,强化公共安全教育、宣传和研究机制 | 第109-111页 |
·完善公共安全绩效评估机制 | 第111-112页 |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处理补偿机制 | 第112页 |
·积极建立国内国际协作机制 | 第112-114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