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微乳化柴油的应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燃油乳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 2 燃油乳化技术 | 第12-17页 |
| ·乳化油 | 第12-14页 |
| ·乳化油的组成 | 第12-13页 |
| ·乳化油技术的特点 | 第13-14页 |
| ·微乳化油 | 第14-16页 |
| ·微乳液形成的理论 | 第15-16页 |
| ·微乳油化的乳化方法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3 微乳化油的节能和降污原理 | 第17-22页 |
| ·微乳化油节能原理 | 第17-20页 |
| ·微爆理论 | 第17-18页 |
| ·降低了燃烧的峰值温度和局部高温 | 第18页 |
| ·水在燃烧中化学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 ·影响微乳化油节油效果的因素 | 第19-20页 |
| ·微乳化油降污原理 | 第20-21页 |
| ·降低NO_x的机理 | 第20页 |
| ·降低烟度的机理 | 第20页 |
| ·降低CO的机理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4 微乳化柴油的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2-32页 |
| ·微乳化柴油的配制 | 第22页 |
| ·馏程 | 第22-23页 |
| ·馏程的测定 | 第22页 |
|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 ·试验步骤 | 第22-23页 |
| ·馏程测定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页 |
| ·闭口闪点 | 第23-24页 |
| ·闭口闪点的测定 | 第24页 |
| ·闭口闪点测定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页 |
| ·运动粘度 | 第24-26页 |
| ·运动粘度对柴油机工作的影响 | 第24-25页 |
| ·运动粘度的测定 | 第25页 |
| ·试验步骤 | 第25-26页 |
| ·运动粘度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 ·密度 | 第26-27页 |
| ·密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试验步骤 | 第26-27页 |
| ·密度测定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页 |
| ·苯胺点 | 第27-28页 |
| ·苯胺点的测定 | 第27-28页 |
| ·试验步骤 | 第28页 |
| ·苯胺点的测定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页 |
| ·十六烷值测定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柴油的十六烷值 | 第28-29页 |
| ·十六烷值与柴油使用的关系 | 第29页 |
| ·提高柴油十六烷值的方法 | 第29-30页 |
| ·柴油指数 | 第30页 |
| ·试验结果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5 发动机台架试验及道路行车试验 | 第32-41页 |
| ·发动机台架试验 | 第32-38页 |
| ·试验设备 | 第32-33页 |
| ·检验依据 | 第33页 |
| ·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 第33页 |
| ·发动机外特性试验 | 第33-36页 |
| ·负荷特性试验 | 第36-38页 |
| ·道路行车试验 | 第38-39页 |
| ·试验设备 | 第38页 |
| ·试验天气情况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