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化系统灰色分析及中国式可持续农机教育体系研究

提要第1-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3-20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第14-17页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在农业机械化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农机教育研究第18-19页
     ·农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第19-20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农业机械化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第23-40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构架第23-26页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第23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的特征第23-25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的构架第25-26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第26-29页
     ·农业机械化规划和管理的传统模式第26-27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第27-29页
   ·农业机械化系统管理的信息-决策模式第29-30页
   ·不确定性决策技术第30-37页
     ·不确定性预测第30-31页
     ·不确定性优化技术第31-35页
     ·方案优选与不确定性决策第35-37页
   ·专家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灰色系统基本模型及其改进研究第40-62页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第40-42页
   ·基本概念第42-46页
     ·序列算子第42-43页
     ·序列光滑条件第43-44页
     ·灰指数规律第44-46页
   ·GM(1,1)模型的基本形式第46-47页
   ·GM(1,1)的主要类型第47-49页
     ·残差GM(1,1)模型第47-48页
     ·部分信息GM(1,1)模型第48页
     ·新陈代谢GM(1,1)模型第48-49页
   ·GM(1,1)模型的一般过程第49-53页
     ·GM(1,1)建模可行性判断第49-50页
     ·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第50页
     ·GM(1,1)模型的检验第50-52页
     ·GM(1,1)预测的一般过程第52-53页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第53-54页
   ·一种改进的集成灰色GM(1,1)模型第54-59页
     ·GM(1,1)预测公式的缺陷及其改进第55-57页
     ·改进的集成灰色GM(1,1)模型第57-58页
     ·计算实例与结果比较第58-59页
   ·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灰色预测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系统灰色关联分析第62-69页
   ·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辨识第62-65页
     ·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经济系统及其环境的基本情况第62-63页
     ·东北地区种植业生产系统灰色关联辨识第63-65页
     ·结论第65页
   ·东北地区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灰色关联辨识第65-68页
     ·东北地区种植业机械化及生产经济系统的基本情况第65-66页
     ·东北地区种植业机械化系统灰色关联辨识第66-68页
     ·结论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中国农业机械化系统二次相对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辨识第69-84页
   ·引言第69-70页
   ·模型与方法第70-74页
     ·二次相对效率测算模型第71-73页
     ·二次相对效率影响因素辨识方法第73-74页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及计算结果的获取第74-80页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及原始数据的获取第74-76页
     ·2001-2005 中国农机化系统二次相对效率的计算第76-78页
     ·中国农机化系统二次相对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辨识第78-80页
   ·结果与讨论第80-83页
     ·二次相对效率结果分析第80-82页
     ·中国农机化系统二次相对效率主要影响因素辨识及结果分析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的构建第84-92页
   ·农业机械化教育系统的灰色特征第84-85页
   ·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第85-86页
   ·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的构建第86-89页
     ·基于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第86页
     ·基于农业机械化全过程生命周期的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第86-87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第87-88页
     ·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的构建第88-89页
   ·构建中国式可持续农业机械化教育体系的措施及建议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2-95页
   ·全文总结第92-93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93-94页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摘要第104-106页
Abstract第106-110页
博士生导师及作者简介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鲁尔工业区衰退与转型研究
下一篇:循环农业LCA技术体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