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7页 |
目录 | 第17-21页 |
缩写词简表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3-27页 |
技术流程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53页 |
·材料 | 第27-35页 |
·细胞系 | 第27页 |
·菌株和质粒载体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8-33页 |
·自配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方法 | 第35-53页 |
·Western—blotting分析 | 第35-36页 |
·miRNA芯片检测 | 第36-37页 |
·miRNA Northern blot验证 | 第37-38页 |
·miRNA RealTime RT-PCR分析 | 第38-41页 |
·鼻咽癌标本及鼻咽慢性炎症对照标本采集 | 第41-42页 |
·组织细胞通过显微切割进行纯化 | 第42-43页 |
·miRNA产品转染目的细胞 | 第43页 |
·MTT | 第43-44页 |
·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改变与细胞凋亡率 | 第44页 |
·细胞划痕试验 | 第44-45页 |
·Transwell试验 | 第45页 |
·差异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6页 |
·pMIR-REPORT miRNAExpression Reporter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9页 |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转染细胞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 | 第49-50页 |
·pCMV-Myc/BRD3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0页 |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 | 第50-51页 |
·差异RT-PCR验证全基因组芯片结果 | 第51-5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53-123页 |
第一部分 miRNA芯片分析及差异表达miRNA分子的实验验证 | 第53-70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5-8F/Si-c-Myc和5-8F/Si-control细胞内源性c-Myc的表达 | 第53-54页 |
·miRNA芯片检测 | 第54-57页 |
·芯片结果的验证 | 第57-63页 |
·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的hsa-mir-141和hsa-mir-200c表达情况检测 | 第63-70页 |
第二部分 hsa-mir-141和hsa-mir-200c在鼻咽癌细胞系5-8F、5-8F/Si-c-Myc及对照细胞系5-8F/Si-control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第70-94页 |
·hsa-mir-141和hsa-mir-200c在鼻咽癌细胞系5-8F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 | 第70-81页 |
·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导致hsa-mir-141和hsa-mir-200c显著下调,可能是引起鼻咽癌5-8F/Si-c-Myc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 第81-94页 |
第三部分 hsa-mir-141和hsa-mir-200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下游靶基因的预测与实验验证 | 第94-113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hsa-mir-141和hsa-mir-200c的基本信息 | 第94-97页 |
·hsa-mir-141和hsa-mir-200c下游靶基因预测 | 第97-103页 |
·对预测的潜在靶基因进行实验验证 | 第103-113页 |
第四部分 BRD3对Rb/E2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pCMV-Myc/BRD3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13-115页 |
·BRD3对Rb/E2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第五部分 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的鼻咽癌细胞5-8F/Si-c-Myc和对照细胞5-8F/Si-control的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及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117-123页 |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 | 第117-122页 |
·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122-12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23-149页 |
第一部分 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的鼻咽癌细胞5-8F/Si-c-Myc和对照细胞5-8F/Si-control中差异表达miRNA芯片筛选及实验验证 | 第125-127页 |
·miRNA芯片筛选 | 第125-126页 |
·对miRNA芯片筛选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126-127页 |
第二部分 hsa-mir-141和hsa-mir-200c在鼻咽癌细胞系5-8F、5-8F/Si-c-Myc及对照细胞系5-8F/Si-control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第127-134页 |
·hsa-mir-141和hsa-mir-200c在鼻咽癌细胞系5-8F中可能起到瘤基因的作用 | 第128-129页 |
·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导致hsa-mir-141和hsa-mir-200c显著下调,可能是引起鼻咽癌5-8F/Si-c-Myc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 第129-134页 |
第三部分 hsa-mir-141和hsa-mir-200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下游靶基因的预测与实验验证 | 第134-137页 |
·hsa-mir-141和hsa-mir-200c的基本信息分析 | 第134-135页 |
·hsa-mir-141和hsa-mir-200c下游靶基因预测及归类分析 | 第135-136页 |
·对预测的潜在靶基因进行实验验证 | 第136-137页 |
第四部分 BRD3负调控Rb/E2F信号转导通路,而PTEN负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 | 第137-141页 |
·BRD3负调控Rb/E2F信号转导通路 | 第137-138页 |
·PTEN负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 | 第138-141页 |
第五部分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对鼻咽癌5-8F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第141-146页 |
·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后鼻咽癌5-8F细胞中部分表达上调的抑瘤基因如:EGR1、DMBT1等 | 第143-145页 |
·封闭内源性c-Myc表达后鼻咽癌5-8F细胞中部分表达下调的瘤基因如:CDK2、HMGA2等 | 第145-146页 |
第六部分 "c-Myc/hsa-mir-141和hsa-mir-200c/靶基因"交互作用分子网络的初步构建 | 第146-149页 |
结论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综述 | 第162-175页 |
致谢 | 第175-176页 |
个人简历 | 第176-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