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2章 加工贸易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1-17页 |
| ·加工贸易的内涵 | 第11-13页 |
| ·加工贸易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 ·加工贸易与其他贸易方式的区别 | 第12-13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加工贸易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 第3章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 第17-33页 |
| ·加工贸易的总量结构分析 | 第17-21页 |
| ·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总量分析 | 第17-19页 |
| ·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总量分析 | 第19-21页 |
| ·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 | 第21-25页 |
| ·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 | 第21-24页 |
| ·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 ·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 ·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 ·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分析 | 第26页 |
| ·加工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 ·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27-33页 |
| ·建模思路 | 第27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27-28页 |
| ·协整检验与模型估计 | 第28页 |
| ·回归分析 | 第28-31页 |
| ·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第4章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产业定位 | 第33-45页 |
| ·产业转移的依据 | 第33-34页 |
| ·产业转移的路径 | 第33-34页 |
|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依据 | 第34页 |
|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分析 | 第34-36页 |
| ·劳动力优势分析 | 第34-35页 |
| ·资源优势分析 | 第35-36页 |
| ·产业优势分析 | 第36页 |
| ·科技优势分析 | 第36页 |
|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劣势分析 | 第36-39页 |
| ·成本劣势分析 | 第36-37页 |
| ·投资环境劣势分析 | 第37-38页 |
| ·加工贸易企业主体劣势分析 | 第38-39页 |
|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机遇分析 | 第39-41页 |
|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机遇分析 | 第39-40页 |
| ·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遇分析 | 第40页 |
| ·中央优惠政策的机遇分析 | 第40-41页 |
| ·全球金融危机的机遇分析 | 第41页 |
|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威胁分析 | 第41-44页 |
| ·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分析 | 第42-43页 |
|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分析 | 第43-44页 |
|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产业定位 | 第44-45页 |
| ·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是发展加工贸易的首选 | 第44页 |
|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发展加工贸易的补充 | 第44-45页 |
| 第5章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45-49页 |
| ·大力发展中间产品市场 | 第45-46页 |
| ·吸引大型龙头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第46-47页 |
| ·改善用人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 | 第47页 |
| ·扩大投资主体,改变国有企业主导的单一体制 | 第47页 |
| ·改善投资环境,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扫除障碍 | 第47-48页 |
| ·构建有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物流体系 | 第48页 |
| ·开拓东欧、中亚、南亚市场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