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学习型城市构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5-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5-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8-19页 |
2 学习型城市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学习型社会理论 | 第19页 |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19-20页 |
·学习型区域理论 | 第20页 |
·学习型城市的特点和功能 | 第20-21页 |
·学习型城市的特点 | 第20-21页 |
·学习型城市的功能 | 第21页 |
·学习型城市的形成 | 第21-23页 |
·学习型城市的形成机制 | 第21-22页 |
·学习型城市形成的标志 | 第22-23页 |
·学习型城市的表现形式 | 第23页 |
·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模式 | 第23-27页 |
·以学习战略实现城市价值的大连模式 | 第23-24页 |
·以学习能力增强竞争优势的常州模式 | 第24-25页 |
·以学习文明推进协调发展的北京朝阳模式 | 第25页 |
·以终身教育体系为支撑的上海模式 | 第25页 |
·构建学习型城市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 济南市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与目标 | 第27-33页 |
·济南市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条件 | 第27-30页 |
·经济条件 | 第28-29页 |
·社会条件 | 第29-30页 |
·济南市的城市竞争力条件 | 第30-32页 |
·济南市构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 第32-33页 |
4 济南市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定量评价 | 第33-52页 |
·济南市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8页 |
·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 | 第33-34页 |
·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4-35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8页 |
·济南市学习型城市的分析评价 | 第38-47页 |
·济南市学习型城市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8页 |
·利用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 第38-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济南市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模式 | 第47-52页 |
·组成部分 | 第47-48页 |
·体系构成 | 第48-52页 |
5 济南市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对策措施 | 第52-58页 |
·培育学习型精神,繁荣城市文化 | 第52页 |
·培育学习型城市人文精神 | 第52页 |
·繁荣城市文化建设 | 第52页 |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第52-54页 |
·深刻认识教育内涵 | 第52页 |
·构建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 | 第52-53页 |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 第53页 |
·发展多种办学方式 | 第53-54页 |
·加大多渠道的教育投入 | 第54页 |
·改革学校教育 | 第54页 |
·加快教育立法建设与质量保障机制 | 第54页 |
·营造浓厚学习化氛围 | 第54-55页 |
·组建各类学习型组织 | 第55页 |
·构建学习型政府 | 第55-56页 |
·完善学习型城市保障机制 | 第56页 |
·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载体 | 第56页 |
·构建各种关系网络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