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Contents | 第9-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43页 |
·裂纹扩展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岩体断裂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26-38页 |
·锚固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8-43页 |
·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45-4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47-48页 |
第二章 围岩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力学机制研究 | 第48-67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岩体裂纹扩展的复合型断裂判据研究 | 第49-59页 |
·拉剪作用下岩石裂纹扩展判据 | 第50-53页 |
·压剪作用下岩石裂纹扩展判据 | 第53-59页 |
·裂纹相互作用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59-64页 |
·裂纹尖端的极值分布 | 第59-62页 |
·基于滑移型裂纹组模型的断裂判据分析 | 第62-64页 |
·劈裂裂缝形成过程的计算模拟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78页 |
·引言 | 第67页 |
·ANSYS断裂分析理论基础 | 第67-70页 |
·裂纹尖端奇异性 | 第68页 |
·奇异性单元 | 第68-69页 |
·接触分析过程 | 第69-70页 |
·翼裂纹的起裂与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70-73页 |
·翼裂纹的起裂的数值模拟 | 第70-71页 |
·翼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71-73页 |
·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73-75页 |
·裂纹贯通方式的数值模拟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高地应力下洞室围岩破坏的能量特征研究 | 第78-96页 |
·引言 | 第78页 |
·断裂力学中的能量分析方法 | 第78-80页 |
·岩石变形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 第80-86页 |
·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 第80-81页 |
·三轴压缩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 第81-82页 |
·岩石破坏过程中能量特征的试验研究 | 第82-86页 |
·锚固对断裂能的影响 | 第86-89页 |
·开挖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 第89-95页 |
·应变能的释放与转移 | 第89-90页 |
·能量释放率的计算 | 第90页 |
·工程应用 | 第90-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围岩劈裂破坏判据研究 | 第96-112页 |
·引言 | 第96页 |
·线弹性条件下围岩劈裂破坏判据研究 | 第96-99页 |
·G与K的关系 | 第96-97页 |
·劈裂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 第97页 |
·劈裂破坏判据的建立 | 第97-99页 |
·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围岩劈裂破坏判据研究 | 第99-106页 |
·岩石屈服准则 | 第100-101页 |
·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 | 第101-103页 |
·劈裂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 第103-104页 |
·劈裂破坏判据的建立 | 第104-106页 |
·工程应用 | 第106-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劈裂破坏的薄板力学模型研究 | 第112-120页 |
·引言 | 第112-113页 |
·薄板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13-115页 |
·薄板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 第113-114页 |
·薄板模型的建立 | 第114-115页 |
·薄板力学模型分析 | 第115-117页 |
·应力分析 | 第115-116页 |
·位移分析 | 第116-117页 |
·工程应用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节理岩体锚固效应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120-137页 |
·引言 | 第120-121页 |
·锚喷支护作用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121-129页 |
·喷层支护机理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121-124页 |
·锚杆支护机理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124-129页 |
·锚杆加固作用的数值模拟 | 第129-136页 |
·锚杆作用结果分析 | 第130-133页 |
·锚杆弹性模量敏感性分析 | 第133-134页 |
·锚杆安装角度敏感性分析 | 第134页 |
·翼裂长度敏感性分析 | 第134-135页 |
·裂纹倾角敏感性分析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八章 围岩劈裂破坏过程中锚固效应的能量分析 | 第137-161页 |
·引言 | 第137页 |
·围岩劈裂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守恒 | 第137-147页 |
·外力功 | 第138页 |
·弹性应变能 | 第138-139页 |
·塑性能 | 第139-140页 |
·锚杆吸收能量 | 第140-143页 |
·裂纹扩展耗散能量 | 第143-147页 |
·工程应用 | 第147-159页 |
·工程概况 | 第147页 |
·计算范围与计算模型 | 第147-148页 |
·厂区地质描述 | 第148-149页 |
·计算过程 | 第149-15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52-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1-165页 |
·主要结论 | 第161-163页 |
·工作展望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博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9-180页 |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80页 |
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180-1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