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的框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青少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的缘起 | 第12-31页 |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的概念和特点 | 第12-20页 |
一、青少年犯罪 | 第12-15页 |
二、社区矫正 | 第15-19页 |
三、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的实践基础 | 第20-27页 |
一、社区矫正可以避免监禁刑的弊端 | 第21-22页 |
二、社区矫正可以发挥社区的矫正功能 | 第22-25页 |
三、有利于维系青少年家庭的紧密联系 | 第25页 |
四、有利于整合基础司法行政资源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我国传统矫正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31页 |
一、监狱 | 第27页 |
二、少年犯管教所 | 第27-28页 |
三、劳动教养制度 | 第28-29页 |
四、工读学校 | 第29-30页 |
五、社会帮教制度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在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适用 | 第31-45页 |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在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实践 | 第31-41页 |
一、英国的实践 | 第31-33页 |
二、美国的实践 | 第33-35页 |
三、澳大利亚的实践 | 第35-37页 |
四、日本的实践 | 第37-39页 |
五、香港的实践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地区对犯罪青少年适用社区矫正的特点 | 第41-45页 |
一、法律法规完备 | 第41-42页 |
二、组织机构统一 | 第42页 |
三、人员配备专门化 | 第42-43页 |
四、矫正项目多样化和个别化 | 第43页 |
五、私人机构的参与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上海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实践情况 | 第45-52页 |
第一节 社区矫正在上海的实施 | 第45-48页 |
一、社区矫正在上海实施的源起 | 第45页 |
二、社区矫正在上海实施的现状 | 第45-48页 |
三、社区矫正在上海实施的接受状况 | 第48页 |
第二节 上海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的实证调查 | 第48-52页 |
一、上海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的管理主体的实践 | 第49-50页 |
二、对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Y区工作站的实证调查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完善上海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体系的设想 | 第52-63页 |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专门的青少年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 第52-54页 |
一、颁布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的特别法 | 第53页 |
二、其他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 第53页 |
三、建立前科消灭制度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主体的完善 | 第54-56页 |
一、社区矫正权力的移转 | 第54-55页 |
二、社区矫正人员结构的完善 | 第55-56页 |
三、NGO组织的加入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完善 | 第56页 |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项目的完善 | 第56-59页 |
一、现有矫正项目的完善 | 第57-58页 |
二、社区矫正项目的增设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方法 | 第59-63页 |
一、实施心理治疗方法 | 第59页 |
二、实施个案工作方法 | 第59-60页 |
三、实施小组工作方法 | 第60-61页 |
四、重视家庭在矫正中的功能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