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中文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6-7页
第一章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分类第7-13页
 第一节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第7页
 第二节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的分类第7-13页
  一、社会因素导致的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第7-10页
   (一) 失业下岗人员第8-9页
   (二) 农民工第9-10页
  二、生理因素导致的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第10-13页
   (一) 残疾人第10-11页
   (二) 疾病患者第11-13页
第二章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观察与分析第13-23页
 第一节 犯罪的界定第13-14页
 第二节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特点第14-20页
  一、失业下岗人员犯罪第14-16页
  二、农民工犯罪第16-18页
  三、残疾人犯罪第18-19页
  四、疾病患者犯罪第19-20页
 第三节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特殊危害性第20-23页
第三章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原因的剖析第23-33页
 第一节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社会原因第23-30页
  一、经济因素对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第23-25页
   (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间不平衡导致相对剥夺感加大第23-25页
   (二)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造成贫富差异悬殊第25页
  二、制度因素对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第25-28页
   (一)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第25-27页
   (二) 法律政策的保障不力第27-28页
  三、道德文化因素对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第28-30页
   (一) 社会失范下的冲突第28-29页
   (二) “亚文化”因素第29-30页
 第二节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个人原因第30-33页
  一、生理原因对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第30-31页
  二、心理原因对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第31-33页
   (一) 不公平的利益竞争、不平等的权利分配引起的心理失衡第31-32页
   (二) 对社会歧视因素的恶性反应第32-33页
第四章 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控制第33-40页
 第一节 摆脱贫困,消除弱势第33-38页
  一、打破二元结构,消除社会壁垒第33-34页
  二、加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第34-35页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第35-38页
   (一) 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第36页
   (二) 扩大社会保障面第36-37页
   (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37-38页
 第二节 重视对城市经济弱势群体犯罪的防范和打击第38-40页
  一、切实做好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加强社会控制第38-39页
  二、严厉打击以弱势身份为掩护的职业化犯罪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注释第41-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看守所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研究
下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