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流域产汇流特征变化趋势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产汇流理论发展现状 | 第7-9页 |
| ·水文序列发展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大清河流域典型区水文要素计算 | 第13-27页 |
| ·大清河流域概况 | 第13-15页 |
| ·地理特征 | 第13-14页 |
| ·地质地貌 | 第14-15页 |
| ·水文气象 | 第15页 |
| ·研究范围、分区及代表站 | 第15-17页 |
| ·径流成分划分 | 第17-21页 |
| ·划分方法 | 第18-19页 |
| ·划分结果 | 第19-21页 |
| ·产汇流特征值估算 | 第21-27页 |
| ·产流特征值 | 第21-24页 |
| ·汇流特征值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水文要素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分析方法 | 第27-35页 |
| ·传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随机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 ·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 | 第28-29页 |
| ·线性滑动平均法 | 第29页 |
| ·线性趋势回归分析法 | 第29-30页 |
| ·多种不确定性方法及其耦合 | 第30-31页 |
| ·信息熵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 ·现代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典型区产流特征值分析 | 第35-74页 |
| ·暴雨变化趋势分析 | 第35-42页 |
| ·典型站暴雨变化趋势 | 第35-42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42页 |
| ·洪峰流量及次洪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42-57页 |
| ·典型站洪峰流量及次洪量变化趋势 | 第42-56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56-57页 |
| ·径流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 第57-65页 |
| ·典型站径流系数变化趋势 | 第57-64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64-65页 |
| ·地表径流所占比例趋势分析 | 第65-72页 |
| ·典型站地表径流所占比例变化趋势 | 第65-72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典型区汇流特征值分析 | 第74-98页 |
| ·洪峰滞时变化趋势分析 | 第74-82页 |
| ·典型站洪峰滞时变化趋势 | 第74-81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81-82页 |
| ·单位线峰值变化趋势分析 | 第82-89页 |
| ·典型站单位线峰值变化趋势 | 第82-89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89页 |
| ·单位线峰现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 第89-97页 |
| ·典型站单位线峰现时间变化趋势 | 第89-96页 |
| ·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 第96-97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