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社会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2章 农村客运特点分析 | 第21-32页 |
·农村客运概述 | 第21-23页 |
·基本概念 | 第21页 |
·农村客运系统结构及性质 | 第21-22页 |
·农村客运研究体系 | 第22-23页 |
·农村道路网络特征 | 第23-27页 |
·农村道路网络特征分析 | 第23-26页 |
·道路网与出行 | 第26-27页 |
·农村客流特征分析 | 第27-31页 |
·客流量与客运量 | 第27页 |
·农村客运旅客出行目的分析 | 第27-29页 |
·农村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农村客运需求预测及方法研究 | 第32-47页 |
·农村客运需求预测研究框架及预测思路 | 第32-34页 |
·农村客运需求预测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农村客运需求预测思路 | 第33-34页 |
·农村居民出行调查相关问题 | 第34-36页 |
·农村居民出行涵义 | 第34-35页 |
·农村客运交通小区划分 | 第35-36页 |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36页 |
·出行生成预测 | 第36-39页 |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 第39-41页 |
·客运分布预测 | 第41-44页 |
·重力模型法及其适应性 | 第41-42页 |
·交通阻抗函数确定 | 第42-43页 |
·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43-44页 |
·客运分配预测 | 第44页 |
·客运适站量预测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农村客运站点布局规划研究 | 第47-63页 |
·农村客运站点布局规划研究背景 | 第47-49页 |
·农村客运站点布局特点及思路 | 第47-48页 |
·农村客运站点布局理论与方法体系 | 第48-49页 |
·节点重要度划分小区层次 | 第49-53页 |
·农村客运站点分层特性 | 第50页 |
·节点层次划分 | 第50-51页 |
·小区节点重要度 | 第51-53页 |
·基于改进CFLP法的农村客运站点选址布局 | 第53-59页 |
·规划客运站点总量及初始方案 | 第54-56页 |
·服务直辖范围 | 第56-57页 |
·运输规划模型 | 第57-58页 |
·新站址方案 | 第58-59页 |
·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规模 | 第59-61页 |
·农村客运站点规模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考虑客流方向性不均衡因素 | 第60-61页 |
·考虑客流时间不均衡因素和发展因素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农村客运线网规划研究 | 第63-76页 |
·农村客运线网布局特点及思路 | 第63-64页 |
·农村客运线网分层研究 | 第64-69页 |
·农村客运线网层次分析 | 第65-66页 |
·农村客运线路布设模式 | 第66-68页 |
·农村客运线路布设方法 | 第68-69页 |
·农村客运线网布设 | 第69-75页 |
·客运主干线层布设 | 第70-71页 |
·客运次干线层布设 | 第71-74页 |
·通村线路布设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实例应用 | 第76-89页 |
·仪陇县农村客运背景介绍 | 第76-78页 |
·仪陇县农村客运需求预测 | 第78-82页 |
·调查小区划分情况 | 第78-79页 |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 第79-80页 |
·出行生成预测 | 第80-81页 |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 第81页 |
·客运分布预测 | 第81页 |
·适站量预测 | 第81-82页 |
·仪陇县农村客运站点布局规划 | 第82-85页 |
·小区节点重要度 | 第83页 |
·站点总量及站址初始方案 | 第83页 |
·改进CFLP法站点选址及规模调整 | 第83-84页 |
·仪陇县农村客运站点布局规划结果 | 第84-85页 |
·仪陇县农村客运线网规划 | 第85-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