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筛选、鉴定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1-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1部分 文献综述第15-27页
 1 分类第15页
 2 分型第15-16页
 3 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第16-17页
 4 结构及功能第17-19页
 5 流行病学第19-21页
   ·地理分布第19-20页
   ·传播媒介与传染源第20页
   ·在自然界的贮存第20页
   ·跨地区传播机理第20-21页
   ·易感动物与人群第21页
   ·季节对 JE 流行的影响第21页
 6 JEV 致病机理第21-23页
   ·JEV 在宿主体内的感染过程第21-22页
   ·JEV 在细胞内的感染与复制第22页
   ·JEV 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第22-23页
 7 人感染 JEV 的主要症状第23页
 8 感染 JEV 的病理学变化第23-24页
 9 JE 的诊断第24-25页
   ·JEV 病原学诊断第24-25页
   ·JEV 血清学诊断第25页
 10 JE 疫苗研究进展第25-27页
   ·灭活苗和减毒苗第25-26页
   ·基因工程苗第26-27页
第2部分 研究内容第27-63页
 第1章 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 JEV E 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第27-37页
  1 实验材料第27-29页
   ·毒株、抗体和试剂第27-2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8页
   ·试剂配制第28-29页
  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生物淘洗第30页
   ·噬菌体克隆 P/N 值测定第30-31页
   ·噬菌体的扩增与纯化第31页
   ·ELISA 分析噬菌体克隆与 McAb 3E9 的结合反应第31-32页
   ·提取噬菌体单链 DNA第32页
  3 实验结果第32-34页
   ·噬菌体克隆 P/N 值测定第32-33页
   ·噬菌体克隆与 McAb 3E9 的 ELISA 分析第33页
   ·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第33-34页
  4 讨论第34-35页
   ·JEV E 蛋白 McAb 3E9 抗原表位的筛选第34-35页
   ·E373 是 JEV E 蛋白的线性表位第35页
  5 小结第35-37页
 第2章 JEV E 抗原表位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抗原性的研究第37-51页
  1 实验材料第37-40页
   ·工具酶、质粒及试剂第3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
   ·试剂配制第37-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5页
   ·合成片段第40-41页
   ·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1页
   ·转化质粒 pGEX-KG第41页
   ·质粒限制性酶切第41-42页
   ·质粒酶切产物切胶回收第42页
   ·双链 DNA 片段与载体连接第42页
   ·细菌克隆鉴定第42页
   ·IPTG 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纯化第42-43页
   ·SDS-PAGE第43-44页
   ·凝胶蛋白染色及脱色第44页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重组表位的抗原性第44-45页
   ·间接 ELISA 方法鉴定纯化蛋白的抗体识别功能第45页
  3 实验结果第45-48页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第45-46页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46-47页
   ·Western Blot 检测重组表位的抗原性第47-48页
   ·pGEX-KG-JEV-E-373 融合多肽 ELISA 结果第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表位 E373 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第48-49页
   ·JEV E 蛋白重组抗原表位的抗原性研究第49-50页
  5 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HE、免疫组化法检测鼠脑中 JEV 方法的优化及应用第51-63页
  1 实验材料第51-53页
   ·实验动物第51页
   ·毒株、抗体及各种试剂第5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1页
   ·试剂配置第51-53页
  2 实验方法第53-57页
   ·乳鼠脑内接种实验第53页
   ·HE 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第53-54页
   ·RT-PCR 方法检测脑组织中抗原第54-55页
   ·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鼠脑中 JEV 抗原第55-57页
  3 实验结果第57-61页
   ·HE 染色结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第57-58页
   ·RT-PCR 检测结果第58页
   ·免疫酶组化染色方法的优化第58-61页
  4 讨论第61-62页
   ·免疫酶组化技术的应用于 JEV 检测第61页
   ·免疫组化各项条件的优化第61-62页
  5 小结第62-63页
第3部分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高致死性鸡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下一篇:RNAi技术沉默玉米支链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