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排污权概述 | 第8-15页 |
一、排污权一词的源起 | 第8页 |
二、排污权的正当性分析 | 第8-12页 |
(一) 权利的内涵 | 第8-9页 |
(二) 法定权利的产生 | 第9-11页 |
(三) 排污权是一项权利 | 第11-12页 |
1. 应然的角度 | 第11页 |
2. 实然的角度 | 第11-12页 |
3. 历史的角度 | 第12页 |
三、排污权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 第12-13页 |
(一) 排污权的创设有利于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 | 第12页 |
(二) 排污权的创设为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第12-13页 |
四、排污权的概念及与排污许可证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一) 排污权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排污权与排污许可证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排污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定位 | 第15-17页 |
一、国际公约和国家层面 | 第15页 |
二、地方层面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学界对排污权性质的理论探讨 | 第17-26页 |
一、民法视域内的探讨 | 第17-23页 |
(一) 物权说 | 第17-20页 |
1. 该说的理由 | 第17页 |
2. 该说的理论基础——环境物权和物权的社会化 | 第17-19页 |
3. 对该说的质疑 | 第19-20页 |
(二) 准物权说 | 第20-22页 |
1. 准物权概述 | 第20-21页 |
2. 排污权属于准物权 | 第21页 |
3. 该学说的优越性 | 第21页 |
4. 对该学说的质疑 | 第21-22页 |
(三) 无形财产说 | 第22-23页 |
1. 无形财产的概念 | 第22页 |
2. 大陆法系财产权和英美法系财产权体系构造的区别 | 第22-23页 |
3. 从无形财产的角度界定排污权 | 第23页 |
4. 对该学说的质疑 | 第23页 |
二、环境法学视域内的探讨 | 第23-26页 |
第四章 排污权在美国的界定 | 第26-28页 |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概述 | 第26页 |
二、《清洁空气法修正案》 | 第26-27页 |
三、对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第76516 条第f 款的解读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排污权的性质 | 第28-37页 |
一、排污权是一种带有公权力特征的私权 | 第28-29页 |
(一) 公权和私权的划分 | 第28页 |
(二) 排污权在本质上是一种私权利 | 第28-29页 |
(三) 排污权是一种带有公权力色彩的私权利 | 第29页 |
二、排污权是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一种权利类型 | 第29-37页 |
(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 | 第29-30页 |
1. 非法学领域机构和学者对自然资源的定义 | 第29页 |
2. 我国法学界关于自然资源的定义 | 第29-30页 |
3. 对自然资源的重新定义 | 第30页 |
(二) 自然资源与民法中“物”的关系 | 第30-32页 |
(三) 排污权的客体——环境容量属于自然资源 | 第32页 |
1. 环境容量的概念 | 第32页 |
2. 环境容量具有稀缺性和生态价值,是一种自然资源 | 第32页 |
(四) 自然资源权的创设 | 第32-35页 |
1. 自然资源权概述 | 第32-33页 |
2. 自然资源权是区别于物权的一种财产权 | 第33页 |
3. 自然资源使用权与用益物权的关系 | 第33-34页 |
4. 创设自然资源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5页 |
(五) 排污权属于自然资源使用权 | 第35-37页 |
1. 环境使用权的概念 | 第35-36页 |
2.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整合 | 第36页 |
3. 排污权属于自然资源使用权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