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竖向分析和归纳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1页 |
·交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动物元素在中国园林水景中的演变 | 第12-38页 |
·先秦时期 | 第12-15页 |
·原始时期的狩猎与崇拜及殷商时期的田猎 | 第12-14页 |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动物元素在园林水景中出现 | 第14-15页 |
·秦汉时期 | 第15-18页 |
·秦时期动物豢养与求仙 | 第15页 |
·西汉时期继续寻仙之道 | 第15页 |
·东汉时期动物元素与逐渐发达的理水技巧 | 第15-16页 |
·汉代私家园林中动物、建筑、水景结合 | 第16-17页 |
·东汉隐逸思想与"鱼我同乐" | 第17-18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18-22页 |
·皇家园林的游赏为主导,写意手法显现 | 第19-21页 |
·私家园林的水景动物元素与园主人的亲和关系 | 第21页 |
·寺观园林的水景动物元素与心灵的慰藉 | 第21-22页 |
·隋唐时期 | 第22-25页 |
·皇家园林的综合规划与水景中的动物元素 | 第22-23页 |
·文人利用动物元素营造水景时对于诗情画意的追求 | 第23-25页 |
·公共园林水景中的动物元素以及传媒作用 | 第25页 |
·两宋时期 | 第25-28页 |
·皇帝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园林水景中的动物元素应用写意化 | 第26-27页 |
·文人尚"神"与水景中动物元素的运用 | 第27-28页 |
·元明清时期 | 第28-34页 |
·元明时期龙凤等吉祥动物象征着皇家威严 | 第28-29页 |
·明时期私家园林水景中动物元素的全面意象化 | 第29-31页 |
·清时期皇家园林水景中动物元素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 第31-33页 |
·清时期私家园林水景中动物元素多维的表现 | 第33-34页 |
·近现代时期 | 第34-38页 |
·改革开放前中国古典园林止步不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35页 |
·改革开放后对传统文化的沿袭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 第35-38页 |
3. 园林水景中的动物元素 | 第38-50页 |
·园林水景中的活体动物 | 第38-41页 |
·禽类 | 第38-39页 |
·兽类 | 第39页 |
·鱼类 | 第39-40页 |
·虫类 | 第40-41页 |
·园林水景中的动物景致 | 第41-43页 |
·实有动物的景致 | 第41-43页 |
·虚拟动物的景致 | 第43页 |
·园林水景中意象的动物元素 | 第43-50页 |
·命名景点 | 第44-45页 |
·写景状物 | 第45-46页 |
·借景抒情 | 第46-47页 |
·代人言志 | 第47-50页 |
4. 动物元素与园林水景创造之间的关系 | 第50-58页 |
·水体的形式 | 第50页 |
·动物元素在喷水类水景中的应用关系 | 第50-53页 |
·利用动物作为喷泉出水口 | 第51页 |
·喷泉中动物的陆生、水生以及形象与抽象 | 第51-53页 |
·动物元素对跌水类水景流动性的衬托作用 | 第53页 |
·动物元素与流水类水景的岸基关系 | 第53-54页 |
·动物元素与池水类水景的关系 | 第54-58页 |
·小尺度池水中动物元素的场所关联性 | 第55-56页 |
·大尺度池水中动物元素的生态功能及驳岸小品的文化属性 | 第56-58页 |
5. 结语 | 第58-60页 |
·园林水景中的动物元素随着园林的发展而变化 | 第58页 |
·园林水景中动物元素的功能随着园林的发展而变化 | 第58页 |
·园林水景中动物元素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 | 第58-59页 |
·不同类型的园林水景中动物元素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图表索引 | 第62-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