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和全文框架 | 第14-15页 |
·本文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产业组织与技术效率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6-18页 |
·市场理论 | 第16-17页 |
·企业理论 | 第17-18页 |
·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18-21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8页 |
·全要素生产率 | 第18-19页 |
·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和测算 | 第19-21页 |
·技术效率及其与产业组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 第21-25页 |
·技术效率理论 | 第21-23页 |
·技术效率与产业组织的关系 | 第23页 |
·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 第25-33页 |
·问题提出 | 第25-26页 |
·模型选择及数据选取 | 第26-28页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CR 模型 | 第26-27页 |
·模型设定及指标体系设计 | 第27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实证结果 | 第28-31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28-29页 |
·技术效率 | 第29-30页 |
·规模收益 | 第30-31页 |
·投影分析 | 第31页 |
·研究结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33-43页 |
·规模经济水平不高 | 第33-36页 |
·产业政策的不利影响 | 第33-34页 |
·市场结构的不合理 | 第34-36页 |
·产业布局的分散 | 第36页 |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 第36-40页 |
·对外合作的水平较低 | 第37-38页 |
·自主品牌的发展步伐较慢 | 第38-39页 |
·自主创新中仍存在着薄弱环节 | 第39-40页 |
·产业链不完善 | 第40-43页 |
·产业政策方面的缺失 | 第40-41页 |
·关键零部件、电子控制系统的相对落后 | 第41页 |
·汽车配套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 第43-52页 |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战略意义 | 第43-44页 |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现实意义 | 第43页 |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 | 第43-44页 |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战略目标 | 第44-46页 |
·战略目标 | 第44-45页 |
·战略方向 | 第45-46页 |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提升的路径选择 | 第46-52页 |
·规模经济战略 | 第46-47页 |
·技术创新战略 | 第47-49页 |
·完善产业链战略 | 第49-50页 |
·新能源汽车战略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