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稻秸秆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特性 | 第10-11页 |
·纤维素 | 第10页 |
·半纤维素 | 第10-11页 |
·木质素 | 第11页 |
·稻秸秆纤维的提取方法及机理 | 第11-13页 |
·物理加工方法 | 第12页 |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2页 |
·生物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秸秆纤维和非织造布农用地膜开发与利用的国内现状 | 第13-16页 |
·目前秸秆资源利用的研究方向 | 第13-16页 |
·目前非织造布农用地膜利用现状 | 第16页 |
·新型可降解地膜的开发 | 第16-18页 |
·光降解塑料地膜 | 第17页 |
·生物降解地膜 | 第17页 |
·光-生物降解地膜 | 第17页 |
·植物纤维地膜 | 第17-18页 |
·利用废蚕丝和稻草纤维制作地膜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 第18-20页 |
·稻草纤维 | 第18页 |
·蚕丝纤维 | 第18-20页 |
2. 引言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页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稻秸秆原料的选取 | 第20页 |
·碱蒸煮法提取稻秸秆纤维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0页 |
·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碱-酶复合法提取稻秸秆纤维 | 第21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1页 |
·工艺流程 | 第21页 |
·稻秸秆碱煮的化学脱胶机理 | 第21-23页 |
·稻秸秆生物酶脱胶的机理 | 第23页 |
·侧链氧化 | 第23页 |
·去甲基化和去甲氧基化 | 第23页 |
·芳香环的断裂 | 第23页 |
·漆酶催化木质素氧化的机制 | 第2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3-24页 |
·广角 X 射线衍射 | 第24页 |
·红外光谱 | 第24-25页 |
·试验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25-27页 |
·纤维长度的测量 | 第25页 |
·纤维宽度的测量 | 第25页 |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红外光谱 | 第25页 |
·X-射线衍射 | 第25页 |
·扫描电镜 | 第25页 |
·地膜的断裂强力测定 | 第25-26页 |
·地膜的厚度测定 | 第26页 |
·地膜的回潮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50页 |
·碱蒸煮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工艺探讨 | 第27-35页 |
·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 第27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对纤维宽度的分析 | 第29-30页 |
·对纤维长度的分析 | 第30-32页 |
·对纤维素含量的分析 | 第32-34页 |
·最佳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34页 |
·验证性实验 | 第34-35页 |
·碱-酶复合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工艺探讨 | 第35-46页 |
·碱预处理工艺的探讨 | 第35-38页 |
·碱浓度对纤维提取的影响 | 第35-36页 |
·碱处理时间对纤维提取的影响 | 第36页 |
·碱处理温度对纤维提取的影响 | 第36-37页 |
·正交试验分析 | 第37-38页 |
·生物酶脱胶工艺探讨 | 第38-46页 |
·对纤维长度的分析 | 第41-42页 |
·碱处理时间对纤维提取的影响 | 第42-44页 |
·对纤维素含量的分析 | 第44-45页 |
·最佳工艺确定 | 第45-46页 |
·验证性实验 | 第46页 |
·地膜测试性能测试比较 | 第46-47页 |
·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 | 第47-48页 |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X-衍射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