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野下的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从韶关“6.26”事件到新疆“7.5”事件的启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来源与研究对象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群体性事件与框架理论 | 第14-24页 |
·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14-20页 |
·框架和新闻框架 | 第20-24页 |
第三章:框架选择——群体性事件报道的高层结构 | 第24-37页 |
·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框架选择 | 第24-32页 |
·群体性事件报道框架选择的原因探析 | 第32-37页 |
第四章:框架建构——群体性事件报道的中低层结构 | 第37-51页 |
·框架建构的中层结构——选择材料突出主题 | 第37-44页 |
·框架建构的低层机构——表达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 第44-47页 |
·政府框架下的媒介景观 | 第47-51页 |
第五章 群体性事件事件报道的突破与思考 | 第51-57页 |
·新疆"7.5"事件报道的突破及原因 | 第51-55页 |
·"6.26"事件与"7.5"事件报道引发的思考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