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7页 |
Abstract | 第17-20页 |
1. 导论 | 第20-34页 |
·选题背景 | 第20-24页 |
·产品伤害危机频繁发生 | 第20页 |
·面对产品伤害危机,企业的应对行为不同 | 第20-21页 |
·不同的企业应对行为后果不尽相同 | 第21-23页 |
·持续良好的消费者-品牌关系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目标 | 第23-24页 |
·品牌关系断裂研究严重滞后于营销实践的发展与要求 | 第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关键术语定义 | 第26-29页 |
·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 | 第26-27页 |
·关系断裂 | 第27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 | 第27-28页 |
·企业应对行为 | 第28页 |
·感知风险 | 第28-29页 |
·感知利得 | 第29页 |
·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32页 |
·统计调查研究法 | 第32-33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33页 |
·物理模型研究法 | 第33-3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34-59页 |
·品牌关系相关理论综述 | 第34-44页 |
·品牌关系性质综述 | 第34-37页 |
·品牌关系形成综述 | 第37-39页 |
·品牌关系状态综述 | 第39-42页 |
·品牌关系作用综述 | 第42-44页 |
·产品伤害危机相关理论综述 | 第44-53页 |
·产品伤害危机定义的综述 | 第44-47页 |
·产品伤害危机分类综述 | 第47-48页 |
·产品伤害危机应对方式综述 | 第48-49页 |
·产品伤害危机下营销变量研究综述 | 第49-53页 |
·消费者感知相关理论综述 | 第53-59页 |
·感知的含义 | 第53-54页 |
·消费者感知 | 第54页 |
·感知风险 | 第54-59页 |
3. 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影响的理论模型 | 第59-74页 |
·产品伤害危机的分类 | 第59-61页 |
·归因视角和法律视角 | 第59页 |
·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 | 第59-61页 |
·产品伤害危机的应对 | 第61-65页 |
·应对主体 | 第61-62页 |
·应对行为 | 第62-65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纬度 | 第66页 |
·产品伤害危机及其企业应对与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 | 第66-67页 |
·企业应对行为与消费者感知 | 第67-69页 |
·感知风险、感知利得与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 | 第69-70页 |
·品牌关系质量的调节作用 | 第70-71页 |
·消费者风险类型的调节作用 | 第71-72页 |
·本文的概念模型 | 第72-74页 |
4. 研究假设 | 第74-85页 |
·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的直接影响假设 | 第74-77页 |
·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假设 | 第77-79页 |
·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感知利得的影响假设 | 第79-80页 |
·消费者感知风险对关系断裂的影响假设 | 第80-81页 |
·消费者感知利得对关系断裂的影响假设 | 第81页 |
·原有品牌关系质量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的调节作用假设 | 第81-82页 |
·消费者风险态度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的调节作用假设 | 第82页 |
·假设小结 | 第82-85页 |
5. 方法设计 | 第85-103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85页 |
·测试物和测试对象的选择 | 第85-86页 |
·研究变量设计 | 第86-90页 |
·可辩解型产品危机设计 | 第86页 |
·企业应对行为设计 | 第86-88页 |
·消费者风险态度设计 | 第88页 |
·原有品牌关系质量设计 | 第88页 |
·感知风险设计 | 第88-89页 |
·感知利得设计 | 第89-90页 |
·变量的测量 | 第90-91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量表开发 | 第91-95页 |
·量表开发方法 | 第91-92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量表的开发过程 | 第92-94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量表预测试 | 第94-95页 |
·量表预测试 | 第95-102页 |
·信度检验 | 第95-100页 |
·效度检验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103-136页 |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103-104页 |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104-108页 |
·信度检验 | 第104页 |
·效度检验 | 第104-108页 |
·假设检验 | 第108-125页 |
·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应对行为对情感断裂影响的假设检验 | 第108-110页 |
·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应对行为对行为断裂影响的假设检验 | 第110-112页 |
·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应对行为对感知风险的影响假设检验 | 第112-114页 |
·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应对行为对感知利得影响的假设检验 | 第114-116页 |
·消费者感知风险对关系断裂影响的假设检验 | 第116-120页 |
·消费者感知利得对关系断裂影响的假设检验 | 第120-122页 |
·原有的品牌关系质量对感知风险与关系断裂影响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22页 |
·原有的品牌关系质量对感知利得与关系断裂影响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22-123页 |
·消费者风险态度对感知风险对关系断裂影响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23-124页 |
·消费者风险态度对感知利得与关系断裂影响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24-125页 |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125-127页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127-136页 |
·品牌关系断裂程度分析 | 第127页 |
·情感断裂与行为断裂关系分析 | 第127-128页 |
·企业应对行为分析 | 第128-131页 |
·感知风险、感知利得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131-132页 |
·感知风险、感知利得对关系断裂影响关系的讨论 | 第132-133页 |
·原有品牌关系质量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33-134页 |
·消费者风险态度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134-135页 |
·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影响的模型的修正 | 第135-136页 |
7. 消费者-品牌关系变化物理模型的探索性研究 | 第136-146页 |
·理论基础 | 第136-137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 | 第136页 |
·牛顿运动定律 | 第136-137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变化模型构建 | 第137-140页 |
·几个类比 | 第137-139页 |
·模型构建 | 第139-140页 |
·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消费者-品牌关系变化模型的应用 | 第140-144页 |
·真空模型 | 第140-141页 |
·常态模型 | 第141-142页 |
·危态模型 | 第142-143页 |
·控制模型 | 第143页 |
·模型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的对比分析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对消费者-品牌关系变化模型的评价 | 第144-145页 |
·对消费者-品牌关系变化公式的评价 | 第145-146页 |
8. 研究启示与展望 | 第146-152页 |
·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影响模型的启示 | 第146-148页 |
·企业应对有技巧,但更为重要是应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146-147页 |
·企业应对行为应该"两步走" | 第147-148页 |
·企业应加强日常的消费者-品牌关系建设 | 第148页 |
·消费者-品牌关系变化物理模型的启示 | 第148-149页 |
·战略选择上,真空态是企业的最理想选择 | 第148页 |
·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采取不同的投入组合 | 第148-149页 |
·企业应有危机意识 | 第149页 |
·企业应避免产品伤害危机的发生 | 第149页 |
·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及早应对 | 第149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149-150页 |
·研究的局限 | 第150-151页 |
·研究内容的局限性 | 第150-151页 |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151页 |
·研究应用的局限性 | 第151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附录 | 第160-172页 |
后记 | 第172-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