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洞穴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规律与环境信息保存的研究--以重庆雪玉洞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5页
     ·岩溶动力系统基础理论第10-11页
     ·岩溶动力系统的实践第11-12页
     ·洞穴监测与洞穴沉积物研究第12-14页
     ·前人对雪玉洞的研究第14-15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5-21页
   ·研究区概况第15-17页
   ·理论方法第17页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第17-21页
     ·取样点选择第17-18页
     ·野外分析方法第18-19页
     ·实验室分析方法第19-21页
第3章 雪玉洞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特征第21-27页
   ·洞穴空气CO_2浓度变化第21-23页
     ·季节变化特征第21-22页
     ·日变化特征第22页
     ·空间变化特征第22-23页
     ·游客因素第23页
   ·洞穴地下河Pco_2变化第23-24页
     ·季节变化特征第23页
     ·空间变化特征第23-24页
   ·洞穴滴水Pco_2变化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4章 雪玉洞岩溶动力系统的水特征第27-35页
   ·雪玉洞地下河"质"与"量"的变化第27-31页
     ·地下河主要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第27-29页
     ·地下河流量的变化第29-31页
   ·雪玉洞滴水"质"与"量"的变化第31-34页
     ·滴水主要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第31-33页
     ·滴水滴率与滴量的变化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5章 雪玉洞岩溶动力系统沉积特征第35-43页
   ·地下河沉积特征第35-38页
     ·SI_C变化第35页
     ·元素比值变化第35-38页
   ·滴水沉积特征第38-41页
     ·沉积速率变化第38-39页
     ·沉积量的影响因素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6章 稳定同位素环境信息在雪玉洞沉积物中的表达第43-53页
   ·系统输入端的环境同位素特征第44-46页
     ·雪玉洞附近大气降水δ~(18)O特征第44-45页
     ·雪玉洞基岩及较老沉积物的δ~(18)O和δ~(13)C特征第45-46页
   ·系统输出端的环境同位素信号第46-50页
     ·滴水沉积物δ~(13)C变化第46-47页
     ·地下河水沉积物δ~(13)C变化第47-48页
     ·滴水沉积物δ~(18)O变化第48页
     ·地下河水δ~(18)O变化第48-49页
     ·滴水δ~(18)O变化第49-50页
   ·现代滴水沉积物的平衡分馏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7章 结论与不足第53-55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53-54页
   ·不足之处第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第61-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岩溶动力系统的信息可靠性及获取对策研究--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为例
下一篇:垂直取向L10-FePt薄膜的生长与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