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岩溶动力系统的信息可靠性及获取对策研究--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外监测站的现状及水文地质研究工作第10-12页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2章 岩溶动力系统的信息获取研究第14-26页
   ·青木关岩溶槽谷的水文地质特征第14-16页
   ·观测指标的确定及自动化观测站仪器的选择第16-21页
     ·雨量计第17-19页
     ·水位计第19-20页
     ·水质分析仪第20-21页
   ·全天候自动监测站的建立第21-26页
     ·地下河出口的水文地球化学监测站建设要求和选址第21-24页
     ·岩溶洼地水文及水化学监测站建设要求和选址第24-25页
     ·全天候气象监测站建设要求和选址第25-26页
第3章 不同的水文地质工作目标下的仪器监测精度确定第26-32页
   ·水文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研究第26-27页
   ·降雨暴涨暴落水文过程研究第27-29页
   ·降雨时间空间不均一性研究第29-30页
   ·元素在地下水的运移研究第30-32页
第4章 岩溶监测站仪器的精度分析第32-35页
   ·全天候气象监测仪器精度分析第32-33页
   ·全天候水文监测仪器精度分析第33页
   ·全天候水化学指标监测仪器精度分析第33-35页
第5章 岩溶监测站数据影响因素及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第35-43页
   ·气象数据的可信度分析第35-36页
     ·翻斗式雨量计计量误差第35页
     ·雨日观测误差第35-36页
   ·水文数据的可信度分析第36-41页
     ·地下河出口水文数据的可信度分析第36页
     ·岩溶洼地水文数据的可信度分析第36-41页
   ·水化学数据的可信度分析第41-43页
第6章 结论与不足第43-44页
   ·结论第43页
   ·下一步研究内容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图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读期间所参加的课题及发表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S与RS在重庆市滑坡风险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洞穴岩溶动力系统运行规律与环境信息保存的研究--以重庆雪玉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