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8-12页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外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工作现状 | 第10页 |
二、国内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的发展情况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社会环境的变化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 第13-19页 |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方面 | 第13-14页 |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方面 | 第14-16页 |
三、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方面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19-35页 |
第一节 心理危机概述 | 第19-20页 |
一、危机的涵义 | 第19页 |
二、心理危机的涵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概述 | 第20页 |
一、就业压力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 | 第20页 |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涵义 | 第20页 |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 | 第20-23页 |
一、认知表现 | 第21页 |
二、情绪表现 | 第21-23页 |
三、心理行为表现 | 第23页 |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 第23-32页 |
一、高校教育功能缺失 | 第23-26页 |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26-30页 |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30页 |
四、个人特质差异 | 第30-32页 |
第五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特点 | 第32-33页 |
一、易发性和普遍性 | 第32页 |
二、发展性 | 第32-33页 |
三、危害性 | 第33页 |
四、潜在性 | 第33页 |
五、适时性 | 第33页 |
第六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结果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 第35-49页 |
第一节 构建大学生自我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 第35-37页 |
一、提高大学生主体的心理品质 | 第35-36页 |
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我 | 第36-37页 |
三、主体应对心理危机策略的调整 | 第37页 |
第二节 构建高校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 第37-45页 |
一、利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 | 第37-39页 |
二、发挥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作用 | 第39-40页 |
三、增强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的力度 | 第40-42页 |
四、提高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 | 第42页 |
五、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 第42-44页 |
六、采取多种危机干预形式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 第45-47页 |
一、发挥政府功能 | 第45-46页 |
二、完善市场体系 | 第46页 |
三、利用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 | 第46-47页 |
第四节 重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一、尊重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决策地位 | 第47-48页 |
二、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就业活动的辅助作用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