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框架—混合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第10-12页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第10-11页
     ·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状况第11-12页
   ·框架-筒体结构体系第12-15页
     ·框架-筒体结构体系特点及理论分析第12-14页
     ·框架-筒体破坏机理第14页
     ·框架-筒体的承载能力与延性第14-15页
   ·框架-筒体国内外的抗震性能研究第15-19页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与现状第15-16页
     ·国内外框架-筒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成果第16-18页
     ·混合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第18-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9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框架-混合筒体结构试验研究第21-60页
   ·试验目的第21页
   ·试验原型设计第21-23页
     ·试验模型原结构设计第21-22页
     ·试验模型原连梁设计第22-23页
   ·试件的设计和制作第23-35页
     ·试件的设计第23-33页
     ·试件配重设计第33页
     ·试件制作及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第33-35页
   ·试验加载及量测第35-40页
     ·试验加载方案和加载装置第35-36页
     ·试验加载制度第36-37页
     ·量测内容以及量测设备第37页
     ·测点布置第37-40页
   ·试验现象第40-46页
     ·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点第41-45页
     ·试验结果简析第45-4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6-58页
     ·应变分析第46-49页
     ·滞回曲线第49-52页
     ·骨架曲线第52-53页
     ·延性第53-56页
       ·屈服点的确定第53-55页
       ·试件位移延性系数第55-56页
     ·耗能能力第56-57页
     ·侧移曲线研究第57-58页
     ·刚度退化分析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框架-混合筒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60-76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0-69页
     ·钢筋混凝土单元类型的选取第60-62页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第62页
     ·混凝土单调受力的应力应变曲线第62-64页
     ·钢筋的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第64-65页
     ·钢梁本构关系及屈服准则第65-66页
     ·网格划分第66-67页
     ·加载制度与求解器的选择第67-69页
       ·加载制度第67-69页
       ·求解器的选择第69页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9-75页
     ·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第69-71页
     ·延性系数分析第71页
     ·等效刚度分析第71-72页
     ·混凝土侧向变形图以及裂缝图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不同连梁型式的框架-筒体分析第76-87页
   ·普通框架筒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第76-79页
   ·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第79-81页
     ·骨架曲线的对比第79-80页
     ·延性的对比第80页
     ·刚度退化规律对比第80-81页
   ·裂缝开展图与侧移图第81-84页
   ·试验结果与已有成果对比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研究结论第87-88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紧邻铁路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门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承载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