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文字学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34页 |
·选题缘起 | 第13-15页 |
·罗振玉之文字学研究的相关材料 | 第15-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31页 |
·罗振玉研究文字学的背景 | 第31-33页 |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 第33-34页 |
2 罗振玉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上)——据形考释 | 第34-102页 |
·形体分析法 | 第34-52页 |
·部件分析 | 第34-43页 |
·义近形符通用 | 第43-52页 |
·历史比较法 | 第52-102页 |
·甲骨文与《说文》比较 | 第52-78页 |
·甲骨文与金文比较 | 第78-94页 |
·甲骨文与其它古文字比较 | 第94-102页 |
3 罗振玉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中)——据音考释 | 第102-111页 |
·"假"、"借"、"假借"例 | 第103-106页 |
·运用"假"、"借"、"假借"的具体情况 | 第103-104页 |
·运用"假"、"借"、"假借"讨论的内容 | 第104-106页 |
·"通用"、"通"、"同"例 | 第106-108页 |
·运用"通用"、"通"、"同"的具体情况 | 第106-107页 |
·运用"通用"、"通"、"同"讨论的内容 | 第107-108页 |
·罗振玉据音考释的问题 | 第108-111页 |
4 罗振玉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下)—据义考释 | 第111-131页 |
·据卜辞上下文语意释字 | 第111-116页 |
·据卜辞辞句解释字义 | 第111-112页 |
·据卜辞辞句确定本字 | 第112-113页 |
·据卜辞辞句确定字之简形 | 第113页 |
·据卜辞辞句确定异体 | 第113-114页 |
·通过卜辞与古籍文句比较释字 | 第114页 |
·根据卜辞验证他人的考释成果 | 第114-115页 |
·罗振玉据卜辞辞句考释中的问题 | 第115-116页 |
·据卜辞文例句式考释 | 第116-119页 |
·据卜辞文例考释 | 第116-119页 |
·据卜辞句式句法考释 | 第119页 |
·据古代文献考释 | 第119-131页 |
·据古字书释字之初义 | 第119-120页 |
·据古籍训诂释字 | 第120-126页 |
·据古文献用字考释 | 第126-127页 |
·据古文献文句确定字形 | 第127页 |
·据古礼俗制度释字 | 第127-131页 |
5 罗振玉的文字学观念 | 第131-150页 |
·文字起源论 | 第131-132页 |
·古文字规律论 | 第132-142页 |
·"六书"观念 | 第132-135页 |
·异体字的归类原则 | 第135-138页 |
·古有专字 | 第138-139页 |
·甲骨文刀笔文字的特点 | 第139页 |
·甲骨文的合书现象 | 第139-142页 |
·罗振玉论汉字的演变 | 第142-147页 |
·论字之繁化 | 第142-143页 |
·论字之简化 | 第143页 |
·论字之分化 | 第143-144页 |
·论字之省变 | 第144页 |
·论字之讹变 | 第144-147页 |
·罗振玉论汉字的结构方式 | 第147-150页 |
·象形变形声 | 第147-148页 |
·象形变会意 | 第148页 |
·会意变形声 | 第148-150页 |
6 罗振玉古文字研究的发展 | 第150-169页 |
·从《殷商贞卜文字考》看罗振玉之早期甲骨文研究 | 第150-159页 |
·《殷商贞卜文字考》与《铁云藏龟》、《契文举例》 | 第150-151页 |
·《殷商贞卜文字考》的主要贡献 | 第151-157页 |
·《殷商贞卜文字考》中的文字学思想 | 第157-159页 |
·从《殷商贞卜文字考》到《殷虚书契考释》 | 第159-165页 |
·体例 | 第159-160页 |
·释字 | 第160-165页 |
·《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的增补 | 第165-169页 |
7 罗振玉与孙诒让、王国维之比较研究 | 第169-216页 |
·罗振玉与孙诒让的比较研究 | 第169-191页 |
·《契文举例》与《殷商贞卜文字考》之比较研究 | 第169-181页 |
·罗振玉与孙诒让之甲骨文考释比较研究 | 第181-191页 |
·罗振玉、王国维文字学之比较研究 | 第191-216页 |
·学术研究多有相关 | 第192-196页 |
·和而不同 | 第196-199页 |
·考释方法比较研究 | 第199-210页 |
·罗王学术中的个性 | 第210-213页 |
·余论 | 第213-216页 |
8 罗振玉古文字专题研究 | 第216-254页 |
·甲骨文研究 | 第216-220页 |
·金文研究 | 第220-229页 |
·石鼓文研究 | 第229-237页 |
·敦煌简牍研究 | 第237-241页 |
·碑刻文字研究 | 第241-249页 |
·其他与文字学相关的研究 | 第249-254页 |
9 结语 | 第254-262页 |
·罗振玉文字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 第254-257页 |
·罗振玉文字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 第257-261页 |
·罗振玉文字学研究的局限性 | 第261-262页 |
致谢 | 第262-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264-272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