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废弃电器电子品的污染及资源双重特性 | 第10-11页 |
·国内外有关废弃电器电子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 | 第11-14页 |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及第三方逆向物流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提出 | 第14-16页 |
·第三方逆向物流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8-22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EPR 相关理论分析与第三方逆向物流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34页 |
·EPR 下废弃电器电子品回收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循环经济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23页 |
·生态经济 | 第23-24页 |
·EPR 下废弃电器电子品回收的实施模式 | 第24-26页 |
·废弃电器电子生产企业负责回收模式 | 第24页 |
·废弃电器电子分销商负责回收模式 | 第24-25页 |
·废弃电器电子生产企业联合体负责回收模式 | 第25页 |
·政府负责回收模式 | 第25页 |
·第三方负责回收模式 | 第25-26页 |
·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商回收废弃电器电子品的优势 | 第26-27页 |
·国内外第三方逆向物流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1页 |
·EPR 下逆向物流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第三方逆向物流研究综述 | 第29-30页 |
·逆向物流委托代理研究综述 | 第30-31页 |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32-34页 |
第三章 EPR 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的评价选择 | 第34-48页 |
·设计 EPR 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9页 |
·EPR 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EPR 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5-37页 |
·EPR 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 第37-39页 |
·构建 EPR 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9-43页 |
·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的选择方法比较 | 第39-4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模型仿真 | 第43-47页 |
·确定专家组成员及指标权重 | 第43-45页 |
·备选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6页 |
·备选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生产企业与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的双边委托代理分析 | 第48-58页 |
·委托—代理框架下激励问题概述 | 第48-50页 |
·EPR 下废弃电器电子品回收双边委托代理模型 | 第50-53页 |
·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委托代理模型假设 | 第50-51页 |
·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合约 | 第51页 |
·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合约 | 第51-53页 |
·非对称信息下委托代理模型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市场竞争对最优激励合同的影响 | 第54-55页 |
·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54-55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生产企业与第三方逆向物流商的单委托多代理分析 | 第58-66页 |
·EPR 下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单委托多代理模型 | 第58-60页 |
·单委托多代理模型假设及参数说明 | 第58-59页 |
·建立非对称信息下单委托多代理模型 | 第59-60页 |
·单委托多代理模型求解与分析 | 第60-63页 |
·模型求解 | 第60-62页 |
·单委托多代理模型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