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 ·昆虫的嗅觉 | 第9-21页 |
| ·昆虫感知的气味化合物 | 第9-10页 |
| ·昆虫触角的化学感器 | 第10-11页 |
| ·昆虫嗅觉系统相关蛋白 | 第11-19页 |
| ·气味结合蛋白 | 第11-14页 |
| ·化学感受蛋白 | 第14-16页 |
| ·气味受体蛋白 | 第16-17页 |
| ·气味降解酶 | 第17-18页 |
|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 | 第18-19页 |
| ·昆虫嗅觉系统识别气味的过程 | 第19-21页 |
| ·Perireceptor events | 第19-20页 |
| ·信号传导过程(Transduction events) | 第20-21页 |
| ·18S 核糖体 RNA 基因 | 第21-25页 |
| ·18S rRNA 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18S rRNA 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 | 第23-25页 |
| 2 引言 | 第25-26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9页 |
| ·供试昆虫 | 第26页 |
| ·供试菌种及质粒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第26页 |
| ·供试试剂盒 | 第26页 |
| ·缓冲溶液 | 第26-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碱法小量质粒抽提液 | 第27页 |
| ·SDS-PAGE 电泳试剂 | 第27-28页 |
| ·Western blot 所用溶液 | 第28页 |
| ·其他溶液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8页 |
| ·亚洲玉米螟 GOBPs 基因的克隆 | 第29-32页 |
| ·总 RNA 提取 | 第29页 |
| ·引物设计 | 第29页 |
| ·RT-PCR | 第29-30页 |
| ·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0页 |
| ·PCR 产物纯化 | 第30页 |
| ·质粒的连接 | 第30-31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 法) | 第31页 |
| ·连接载体的转化 | 第31页 |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1页 |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31-32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2页 |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32页 |
| ·3'RACE 获取GOBP2 3'末端序列 | 第32-34页 |
| ·总RNA 提取 | 第32页 |
| ·3'RACE 引物设计 | 第32-33页 |
| ·反转录反应 | 第33页 |
| ·套式PCR 反应 | 第33-34页 |
| ·3'RACE 其他步骤 | 第34页 |
| ·亚洲玉米螟18S rRNA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 ·亚洲玉米螟幼虫D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 ·PCR 扩增 | 第35页 |
| ·18S rRNA 克隆的其他步骤 | 第35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s 基因表达的半定量分析 | 第35-36页 |
| ·不同龄期和不同组织总RNA 的提取 | 第35页 |
| ·总RNA 反转录cDNA | 第35-36页 |
| ·引物设计 | 第36页 |
| ·PCR 扩增 | 第36页 |
|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36页 |
| ·GOBP2 抗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36-38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8-53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2 基因的克隆 | 第38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2 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38-43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2 序列测定 | 第38-40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2 氨基酸序列多重联配和同源性比较 | 第40-41页 |
| ·OfurGOBP2 与其他昆虫GOBP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1-42页 |
| ·亚洲玉米螟 GOBP2 亲脂性分析 | 第42-43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1 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43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1 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43-46页 |
| ·GOBP1 序列测定 | 第43-44页 |
| ·GOBP1 氨基酸多重联配和同源性分析 | 第44-45页 |
| ·OfurGOBP1 与其他昆虫GOBP1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5-46页 |
| ·亚洲玉米螟18S rRNA 基因的克隆 | 第46-47页 |
| ·亚洲玉米螟18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47-52页 |
| ·18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 | 第47-49页 |
| ·基于18S rRNA 基因全长序列和第二保守区段构建发育树 | 第49-52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s 基因表达的半定量分析 | 第52页 |
| ·亚洲玉米螟GOBP2 抗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52-53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56-68页 |
| ABSTRACT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