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和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
|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 第9-15页 |
| ·对植食性昆虫寄主定向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对植食性昆虫取食的影响 | 第11页 |
| ·对植食性昆虫求偶交配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对植食性昆虫产卵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对植食性昆虫的驱避作用 | 第13-14页 |
|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的作用 | 第14-15页 |
| ·植物非挥发性物质对昆虫取食的影响 | 第15-18页 |
| ·昆虫味觉感器上的感受细胞 | 第15页 |
| ·昆虫取食素 | 第15-16页 |
| ·昆虫取食抑制素 | 第16页 |
| ·刺激素和抑制素在昆虫取食过程中的平衡 | 第16-17页 |
| ·取食经历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 第18-23页 |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与特点 | 第19-22页 |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 第19页 |
| ·传统农业多样性种植的生态功能 | 第19-20页 |
|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 第20-22页 |
| ·复合种植系统中的昆虫发生特点和害虫管理 | 第22-23页 |
| ·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其应用 | 第23-31页 |
| ·间作套种植物之间相互关系 | 第24-26页 |
| ·间套作植物之间的互补或竞争 | 第24页 |
| ·间套作植物之间的异株克生作用 | 第24-25页 |
| ·间套作植物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 第25-26页 |
| ·间作套种对昆虫种群消长的影响 | 第26-29页 |
| ·影响田间小气候 | 第26页 |
| ·形成物理或化学屏障 | 第26-27页 |
| ·影响土壤因子 | 第27页 |
| ·引诱植食性昆虫 | 第27-28页 |
| ·驱避植食性昆虫 | 第28页 |
| ·招引昆虫天敌 | 第28-29页 |
| ·发展间作套种需考虑的问题 | 第29-31页 |
| ·定量评价问题 | 第29-30页 |
| ·间作套种的靶标 | 第30页 |
| ·时间的局限性 | 第30页 |
| ·空间的局限性 | 第30页 |
| ·采收方面 | 第30-31页 |
| 2 引言 | 第31-33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 ·鳞翅目幼虫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取食选择反应 | 第33-35页 |
| ·供试昆虫 | 第33页 |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 ·幼虫取食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 ·极差分析 | 第34页 |
| ·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主要害虫的驱避效果 | 第35-37页 |
| ·供试植物 | 第35页 |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 ·调查方法 | 第36页 |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 ·菜粉蝶落卵量数据分析 | 第36页 |
| ·菜蚜种群数量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 ·菜粉蝶幼虫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取食选择反应 | 第37-42页 |
| ·菜粉蝶幼虫对不同呈味物质的取食选择反应 | 第37页 |
| ·几种呈味物质对菜粉蝶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 | 第37-39页 |
| ·几种呈味物质对菜粉蝶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 | 第39-42页 |
| ·棉铃虫幼虫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取食选择反应 | 第42-45页 |
| ·棉铃虫幼虫对不同呈味物质的取食选择反应 | 第42页 |
| ·几种呈味物质对棉铃虫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 | 第42-44页 |
| ·几种呈味物质对棉铃虫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 | 第44-45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菜粉蝶田间卵量的影响 | 第45-48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菜粉蝶落卵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菜粉蝶卵量消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菜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菜蚜发生数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菜蚜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 ·鳞翅目幼虫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取食选择反应 | 第51-52页 |
| ·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对主要害虫的驱避效果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5页 |
| ABSTRACT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