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中文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17页
 第一节 牡丹亭评改选本研究概况第9-13页
 第二节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考察重点第14-17页
上编《牡丹亭》评点本第17-96页
 第一章 臧懋循的评语第21-36页
  第一节 模拟曲尽:"文采"与"当行"的批评第22-24页
  第二节 绝似元人:"撮盐入水"的语言考察第24-26页
  第三节 失之于疎:文词与曲律失谐的论证第26-30页
  第四节 失重的偏执:臧氏批评标的的建构第30-36页
 第二章 茅元仪兄弟评本第36-49页
  第一节 铿锵应节:对臧懋循曲律批评的直接回应第36-38页
  第二节 元人曲风:对语词风格的再讨论第38-40页
  第三节 临川才情:评点重心的变化与定位第40-42页
  第四节 幻特应态:对人物形象摩写刻画的关注第42-45页
  第五节 重心的调适:作者意识的解读和文学特质的关注第45-49页
 第三章 王思任清晖阁评本第49-64页
  第一节 描风斡空: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详解第50-57页
  第二节 扼奇堆绣:临川风格语词曲段的评价第57-59页
  第三节 埋阵次第:关目照会规划安置的考察第59-61页
  第四节 测之文义:第一次纯粹文学层面的评点第61-64页
 第四章 吴吴山三妇评本第64-82页
  第一节 尘雾尽处的闺中之秀:剧中女性角色的解读第65-71页
  第二节 梦中着意的至诚书生:丽娘梦中人形象的评论第71-75页
  第三节 乖人冷语的闺伴春香:丽娘闺伴形象的批评第75-79页
  第四节 代入式的解读和批评:独特的女性评点视角与方法第79-82页
 第五章 冰丝馆评本第82-96页
  第一节 元人血脉:曲词中元人风格的考察第83-86页
  第二节 临川别体:对曲律问题的重新关注第86-89页
  第三节 临川才情:义归浑雅的曲词风采评析第89-91页
  第四节 游戏三昧:巧妙关照的关目批评第91-93页
  第五节 回归与总结:汲取前代各家之长的评点第93-96页
中编《牡丹亭》改本第96-140页
 第六章 沈璟改本及其它第96-106页
 第七章 臧懋循的改订第106-120页
  第一节 结构:删削甚巨场上着眼第106-110页
  第二节 关目:集中合并服务主线第110-113页
  第三节 曲词:删订详繁以合曲律第113-116页
  第四节 场上:悉心规划精心布置第116-118页
  第五节 表层结构的改变:从案头向场上的第一步第118-120页
 第八章 冯梦龙《风流梦》改本第120-140页
  第一节 音律:全其国色的浣濯之法第120-128页
  第二节 结构:一以贯之的梅柳主线第128-131页
  第三节 人物:省却葛藤的角色重置第131-134页
  第四节 场上:优伶表演的悉心点拔第134-137页
  第五节 深度结构的改编:案头向场上的再次推进第137-140页
下编《牡丹亭》选本研究第140-216页
 第九章 《牡丹亭》选本及其所在的演剧时代第140-158页
  第一节 万历年间第141-144页
  第二节 天启至崇祯年间第144-148页
  第三节 由明入清之后第148-153页
  第四节 其它:集法的格正及谱本的出现第153-158页
 第十章 晚明时期的《牡丹亭》选本第158-174页
  第一节 昆腔琐细:从一场虎丘曲会说起第158-161页
  第二节 只录曲唱:从《月露音》到《词林逸响》第161-167页
  第三节 曲白科介俱全:从《万壑清音》到《醉怡情》第167-171页
  第四节 入"选"的《牡丹亭》:读者层面的下放及文化趣味的表达第171-174页
 第十一章 《缀白裘》中的《牡丹亭》第174-194页
  第一节 色目重新规划行当更为整齐第174-178页
  第二节 曲唱谨守旧制细节别出新意第178-184页
  第三节 场上精心设计念白妙语生花第184-190页
  第四节 结语:精细的《牡丹亭》舞台艺术呈现第190-194页
 第十二章 《审音鉴古录》中的《牡丹亭》第194-216页
  第一节 角色行当的再次变更和调整第194-197页
  第二节 改调就词的曲唱和详凡细密的点板第197-203页
  第三节 服饰妆扮的设计和人物装束的定型第203-206页
  第四节 生活细节的导入和身段动作的指南第206-213页
  第五节 结语:文学意境的舞台解读、创造和呈现第213-216页
文献征引第216-222页

论文共2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隐喻的范畴化与心理机制
下一篇:周瘦鹃主编时期《申报·自由谈》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