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视论文--录像系统、放像系统论文--屏幕录像系统论文

微型投影显示系统中混合光源照明技术和激光散斑消除技术的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1 绪论第13-33页
   ·微型投影显示系统介绍第13-14页
   ·按照明光源分类的微型投影系统第14-19页
     ·灯泡光源第14-16页
     ·发光二极管光源第16-17页
     ·激光光源第17-19页
   ·按显示芯片分类的微型投影技术介绍及行业现状第19-29页
     ·液晶显示芯片第19-23页
     ·数字微镜片器件芯片第23-26页
     ·硅基液晶芯片第26-28页
     ·三种芯片的技术对比第28-29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9-30页
   ·论文总体结构第30-33页
2 混合光源照明方案的研究第33-50页
   ·微型投影系统中的照明光源第33-37页
     ·光源/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第33-34页
     ·光源/光学系统的光学扩展量第34-35页
     ·投影照明光源的要求第35-37页
   ·常规照明光源分析第37-44页
     ·UHP的特性和光学扩展量第37-39页
     ·LED的特性和光学扩展量第39-41页
     ·激光的特性和光学扩展量第41-44页
   ·混合照明光源方案研究第44-49页
     ·方案的提出第44-45页
     ·理论依据第45-47页
     ·可行性分析第47-49页
   ·本章总结第49-50页
3 激光散斑消除技术的研究第50-85页
   ·激光散斑第50-58页
     ·激光散斑的定义第50-52页
     ·激光散斑的分布特性第52-57页
     ·激光散斑的评价第57-58页
   ·散斑消除的原理第58-65页
     ·基本理论第58-61页
     ·空间域相干性的控制第61-63页
     ·时域平均第63-65页
   ·散斑消除常规技术第65-73页
     ·常规散斑消除技术中散斑对比度的降低第66页
     ·常规技术中照明光源的能量利用率与散斑对比度的关系第66-68页
     ·常规消散技术的实验第68-73页
   ·基于旋转混光棒的散斑消除技术第73-82页
     ·激光散斑消除的原理第73-74页
     ·激光散斑消除技术的提出第74-75页
     ·激光散斑消除的有效性第75-76页
     ·高照明能量保存的有效性第76-77页
     ·线偏振态保存的有效性第77-79页
     ·光束入射角的限制第79-81页
     ·混光棒设计的参数选择第81-82页
   ·本章总结第82-85页
4 基于混合光源的照明系统设计第85-107页
   ·照明系统的作用、要求以及常规照明系统第85-91页
     ·照明系统的作用和要求第85-88页
     ·复眼透镜照明系统第88-90页
     ·混光棒照明系统第90-91页
   ·基于混合光源和激光消散技术的照明系统总体设计第91-96页
     ·照明系统总体结构第91-92页
     ·照明系统参数的确定第92-96页
   ·三基色光源的整形光组第96-100页
     ·绿光DPL的整形光组第96-97页
     ·红光LD的整形光组第97-98页
     ·蓝光LED的整形光组第98-100页
   ·混合光源照明系统的实现第100-106页
     ·旋转混光棒对激光光束线偏振态的保存第100-102页
     ·基于旋转混光棒消散的照明系统第102-106页
   ·本章总结第106-107页
5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论文的主要成果第107-108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08-109页
   ·方案改进第109页
   ·行业展望第109-111页
发表文章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空间多目标跟踪
下一篇:视频编码与转码的容错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