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依据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创新点 | 第17页 |
(二)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介护保险制度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一)介护保险 | 第18-19页 |
(二)照护、看护及护理 | 第19页 |
(三)成年监护制度 | 第19-20页 |
(四)失能老人 | 第20-21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世代交叠模型理论 | 第21页 |
(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建立的因素分析及构成 | 第23-33页 |
一、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建立的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一)经济基础 | 第23页 |
(二)社会基础 | 第23-24页 |
(三)制度基础 | 第24-25页 |
(四)法律基础 | 第25页 |
二、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构成 | 第25-30页 |
(一)保险制度的对象 | 第25-26页 |
(二)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 | 第26页 |
(三)制度的给付条件 | 第26-27页 |
(四)基金的转移支付方式 | 第27-28页 |
(五)介护服务的内容 | 第28-29页 |
(六)配套实行的成年监护制度 | 第29-30页 |
三、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运行的基本效果 | 第30-33页 |
(一)有效缓解了家庭的负担 | 第30-31页 |
(二)有效调整了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 | 第31页 |
(三)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33-37页 |
一、改革的历程 | 第33-35页 |
(一)2005 年的改革强调介护预防 | 第33页 |
(二)2008 年的改革将机构的管理结构进行调整 | 第33-34页 |
(三)2011 年的改革强调社区介护的工程 | 第34页 |
(四)2015 年的改革推出了居家介护服务的理念 | 第34-35页 |
二、改革的特点 | 第35-36页 |
(一)提供专业化服务 | 第35页 |
(二)精细化评估的精准服务 | 第35-36页 |
三、当前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一)政府财政压力大 | 第36页 |
(二)地区间的保险待遇给付差异大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 第37-41页 |
一、筹资主体的多元化 | 第37-38页 |
二、提供无时空制约的全方位服务 | 第38-39页 |
三、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39-40页 |
四、介护保险与医疗保险相分离 | 第40页 |
五、以养老金进行转移支付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