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引言 | 第14-17页 |
1.1.1 国内外能源利用形势 | 第14-16页 |
1.1.2 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 生物质热解利用技术 | 第17-21页 |
1.2.1 生物质热解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1.2.2 生物质热解产物及其应用 | 第18页 |
1.2.3 生物质预处理方法及其作用 | 第18-19页 |
1.2.4 生物质催化热解 | 第19-20页 |
1.2.5 生物质共热解 | 第20页 |
1.2.6 生物质分级热解 | 第20-21页 |
1.3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及其组分热解特性 | 第21-22页 |
1.3.1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 第21页 |
1.3.2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三组分及其热解特性 | 第21-2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页 |
第2章 温度和时间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热解影响的研究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2.2.1 生物质原料 | 第32-33页 |
2.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2.3.1 TG-FTIR分析 | 第34-37页 |
2.3.2 热解温度对两级热解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3 停留时间对两级热解的影响 | 第39-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第3章 碱(土)金属对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两级热解影响的研究 | 第48-68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8-49页 |
3.2.2 原料预处理和表征 | 第49页 |
3.2.3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3页 |
3.3.1 水洗和酸洗对生物质原料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2 TG-FTIR分析 | 第51-54页 |
3.3.3 碱(土)金属对生物质两级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4 碱(土)金属对生物质两级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55-58页 |
3.3.5 生物质两级热解结合酸洗预处理的多联产利用路径 | 第58-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第4章 三组分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热解影响的研究 | 第68-84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4.2.1 实验原料与制备 | 第68-69页 |
4.2.2 原料表征仪器与方法 | 第69页 |
4.2.3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1页 |
4.3.1 原料理化性质分析 | 第69-72页 |
4.3.2 TG-FTIR分析 | 第72-76页 |
4.3.3 三组分对生物质两级热解产物产率分布的影响 | 第76-79页 |
4.3.4 三组分对生物质两级热解产物组分分布的影响 | 第79-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5章 基于小试装置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热解特性研究 | 第84-98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4-86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84页 |
5.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84-85页 |
5.2.3 产物分析检测方法 | 第85-8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4页 |
5.3.1 生物质两级热解产物产率 | 第86-87页 |
5.3.2 固体热解产物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87-88页 |
5.3.3 液体热解产物的理化性质及组分分布 | 第88-93页 |
5.3.4 气体热解产物的组分分布 | 第93-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6章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催化热解特性研究 | 第98-114页 |
6.1 引言 | 第98-99页 |
6.2 稻壳负载乙酸锌两级催化热解特性研究 | 第99-107页 |
6.2.1 实验原料与制备 | 第99页 |
6.2.2 原料表征 | 第99页 |
6.2.3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99页 |
6.2.4 原料理化性质分析 | 第99-100页 |
6.2.5 热重实验分析 | 第100-102页 |
6.2.6 稻壳负载氯化锌两级催化热解的产物组分分布 | 第102-105页 |
6.2.7 稻壳负载乙酸锌两级催化热解的产物产率分布 | 第105-107页 |
6.3 HZSM-5催化稻壳两级热解特性研究 | 第107-111页 |
6.3.1 实验原料 | 第107页 |
6.3.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107页 |
6.3.3 HZSM-5催化稻壳两级热解的产物组分分布 | 第107-110页 |
6.3.4 HZSM-5催化稻壳两级热解的产物产率分布 | 第110-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第7章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逐级热解特性研究 | 第114-150页 |
7.1 引言 | 第114-115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15页 |
7.2.1 实验原料 | 第115页 |
7.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115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46页 |
7.3.1 温度间隔为50℃的逐级热解研究 | 第115-126页 |
7.3.2 温度间隔为100℃的逐级热解研究 | 第126-135页 |
7.3.3 温度间隔为150℃的逐级热解研究 | 第135-145页 |
7.3.4 温度间隔和停留时间对逐级热解的影响 | 第145-14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0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0-154页 |
8.1 工作总结 | 第150-151页 |
8.1.1 关于两级热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0-151页 |
8.1.2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两级催化热解特性研究 | 第151页 |
8.1.3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逐级热解特性研究 | 第151页 |
8.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152页 |
8.3 工作展望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