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31页 |
一. 西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第13-23页 |
1.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第14-15页 |
3. 冠心病与免疫炎症 | 第15-20页 |
3.1 冠心病与白细胞 | 第15-17页 |
3.2 冠心病与MHR、MLR、NLR | 第17-19页 |
3.3 冠心病与CRP | 第19-20页 |
4. 冠心病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 | 第20-22页 |
4.1 冠心病与AIP | 第20页 |
4.2 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 | 第20-21页 |
4.3 冠心病与SOD | 第21页 |
4.4 冠心病与Hcy | 第21-22页 |
5. 冠心病的西医治疗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第23-31页 |
1. 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 第23-24页 |
2.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 | 第24-25页 |
3. 冠心病的治法治则 | 第25-26页 |
4. 冠心病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5.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冠心病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1-37页 |
1. 临床资料来源 | 第3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2 心绞痛分级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1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31-32页 |
3.1 纳入标准 | 第31-32页 |
3.2 排除标准 | 第32页 |
3.3 剔除标准 | 第32页 |
3.4 脱落标准 | 第32页 |
3.5 终止标准 | 第32页 |
4.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4.1 样本含量估算 | 第32页 |
4.2 随机分组及随机隐藏的执行 | 第32-33页 |
4.3 盲法实施及执行 | 第33页 |
4.4 人组及健康宣教 | 第33页 |
5. 伦理原则 | 第33页 |
6.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6.1 基础治疗 | 第33页 |
6.2 对照组治疗 | 第33页 |
6.3 试验组治疗 | 第33-34页 |
7.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 第34-36页 |
7.1 有效率 | 第34页 |
7.2 中医证候积分 | 第34-35页 |
7.3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 第35页 |
7.4 SF-36评分 | 第35页 |
7.5 血脂、AIP水平 | 第35页 |
7.6 SOD、Hcy及CRP水平 | 第35页 |
7.7 血液流变学水平 | 第35页 |
7.8 NLR、 MLR、MHR水平 | 第35-36页 |
7.9 安全性指标 | 第36页 |
8.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 第37-45页 |
1. 基本资料及基线比较 | 第37页 |
2. 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 | 第37-38页 |
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第38页 |
4. 两组SAQ评分比较 | 第38-39页 |
5. 两组SF-36评分比较 | 第39-40页 |
6.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 | 第40-41页 |
7. MLR、MHR、 NLR和CRP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8. 两组MLR、 MHR、NLR水平比较 | 第42页 |
9. 两组CRP水平比较 | 第42-43页 |
10. 两组SOD及Hey水平比较 | 第43页 |
11. 两组血脂、AIP水平比较 | 第43-44页 |
12. 安全性评价 | 第44-45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45-54页 |
1.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疗效、证候积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2.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心绞痛、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46页 |
3.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 | 第46-47页 |
4.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MHR、MLR、NLR水平影响 | 第47-49页 |
5.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CRP水平的影响 | 第49页 |
6. MLR、MHR、NLR和CRP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7.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SOD、Hcy水平的影响 | 第50-51页 |
8.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患者血脂及AIP的影响 | 第51-52页 |
9. 枳实薤白桂枝汤在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 第52页 |
10. 创新与特色 | 第52-53页 |
11. 局限与不足 | 第53-54页 |
第五部分 结语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71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8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