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 第12-16页 |
1.1.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第13-14页 |
1.1.2 大气中的甲烷 | 第14-15页 |
1.1.3 大气中的水汽 | 第15-16页 |
1.2 大气遥感反演理论 | 第16-23页 |
1.2.1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 第17-19页 |
1.2.2 平行平面大气及非均匀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方程 | 第19-23页 |
1.3 温室气体测量技术 | 第23-32页 |
1.3.1 原位监测技术 | 第23-26页 |
1.3.2 遥测技术 | 第26-32页 |
1.4 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 第32-34页 |
第2章 修正函数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 第34-54页 |
2.1 温室气体浓度反演数学方法 | 第34-37页 |
2.2 DOAS技术及原理 | 第37-46页 |
2.2.1 DOAS技术综述 | 第37-38页 |
2.2.2 DOAS原理 | 第38-41页 |
2.2.3 分子标准截面计算 | 第41-46页 |
2.3 WFM-DOAS技术及原理 | 第46-50页 |
2.3.1 WFM-DOAS技术综述 | 第46-48页 |
2.3.2 WFM-DOAS原理 | 第48-50页 |
2.4 辐射传输模型SCIATRAN2.2 | 第50-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辐射传输模型参数灵敏性分析 | 第54-64页 |
3.1 WFM-DOAS反演的实现过程 | 第54-55页 |
3.2 反演波段的选择 | 第55-56页 |
3.3 灵敏度和误差估计 | 第56-62页 |
3.3.1 对垂直网格模式的敏感度 | 第57-58页 |
3.3.2 对气溶胶类型的敏感性 | 第58-59页 |
3.3.3 对其他参数的敏感度 | 第59-62页 |
3.3.4 总误差估计 | 第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基于机载WFM-DOAS技术的温室气体区域分布研究 | 第64-88页 |
4.1 机载近红外差分吸收光学遥测系统 | 第64-76页 |
4.1.1 系统的机械结构与光学设计 | 第65-68页 |
4.1.2 地理信息导航系统 | 第68页 |
4.1.3 电源 | 第68-69页 |
4.1.4 软件系统 | 第69-71页 |
4.1.5 系统性能检测 | 第71-76页 |
4.2 机载飞行实验 | 第76-85页 |
4.2.1 与GOSAT的比较 | 第77-81页 |
4.2.2 光谱反演示例 | 第81-83页 |
4.2.3 机载实验数据分析 | 第83-85页 |
4.3 小结 | 第85-88页 |
第5章 地基WFM-DOAS污染源排放遥测研究 | 第88-108页 |
5.1 地基近红外遥测系统 | 第88-89页 |
5.2 电厂排放测量 | 第89-92页 |
5.2.1 实验介绍 | 第89-90页 |
5.2.2 实验分析 | 第90-92页 |
5.3 轮船发动机温室气体排放 | 第92-97页 |
5.3.1 实验介绍 | 第93-94页 |
5.3.2 光谱反演示例 | 第94-95页 |
5.3.3 数据分析 | 第95-97页 |
5.4 水汽柱浓度测量 | 第97-106页 |
5.4.1 实验介绍 | 第97-99页 |
5.4.2 水汽上下限的测量 | 第99-101页 |
5.4.3 不同温压条件下反演截面获取 | 第101-102页 |
5.4.4 光谱反演示例 | 第102-103页 |
5.4.5 IR-DOAS与CE-318对比 | 第103-104页 |
5.4.6 水汽斜柱浓度的空间分布 | 第104-106页 |
5.5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6.1 总结 | 第108-110页 |
6.2 创新点 | 第110页 |
6.3 后期工作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