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电力终端安全防护策略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电力终端安全方面研究 | 第16-17页 |
1.2.2 边信道信息分析技术研究 | 第17页 |
1.2.3 电力终端攻击识别研究 | 第17-18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8-22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3.3 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电力终端设备 | 第22-29页 |
2.1 智能电网与电力终端设备 | 第22-25页 |
2.1.1 智能电网介绍 | 第22-23页 |
2.1.2 智能电网的安全问题 | 第23-25页 |
2.2 电力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 | 第25-28页 |
2.2.1 电力终端设备介绍 | 第25-27页 |
2.2.2 电力终端设备的安全问题 | 第27页 |
2.2.3 电力终端设备的防护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电力终端安全监测 | 第29-46页 |
3.1 基于旁路信号的电力终端安全监测 | 第29-34页 |
3.1.1 RNN神经网络 | 第29-31页 |
3.1.2 LSTM神经网络 | 第31-34页 |
3.2 电力终端设备级安全监测方案 | 第34-41页 |
3.2.1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4-35页 |
3.2.2 特征提取模块 | 第35-38页 |
3.2.3 安全监测模块 | 第38-41页 |
3.3 实验分析 | 第41-45页 |
3.3.1 实验设置 | 第41-43页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电力终端信息攻击检测 | 第46-64页 |
4.1 基于电力终端报文的攻击检测 | 第46-52页 |
4.1.1 电力远动通信和终端设备报文协议 | 第46-48页 |
4.1.2 对抗生成神经网络 | 第48-51页 |
4.1.3 栈式自编码器 | 第51-52页 |
4.2 电力终端网络级安全监测方案 | 第52-57页 |
4.2.1 数据采集及数据清洗 | 第52-54页 |
4.2.2 特征提取 | 第54页 |
4.2.3 基于对抗生成神经网络的数据增强方法 | 第54-56页 |
4.2.4 电力终端网络级安全监测 | 第56-57页 |
4.3 实验分析 | 第57-63页 |
4.3.1 实验设置 | 第57-58页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4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