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5页 |
1 茶蚜 | 第13-15页 |
1.1 茶蚜的形态特征 | 第14页 |
1.2 茶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2 植物抗虫性 | 第15-17页 |
2.1 植物抗虫性的定义 | 第15页 |
2.2 植物的抗虫机制 | 第15-16页 |
2.3 植物抗虫防御体系 | 第16-17页 |
2.3.1 物理防御体系 | 第16页 |
2.3.2 化学防御体系 | 第16-17页 |
3 刺探电位图谱技术 | 第17-21页 |
3.1 EPG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7页 |
3.2 EPG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3.3 EPG波谱和生物学意义 | 第18-20页 |
3.4 EPG技术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3.4.1 寄主植物抗性机制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3.4.2 刺吸式口器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特异性研究的应用 | 第21页 |
3.4.3 传毒昆虫传毒机理研究 | 第21页 |
4 茶树抗虫性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4.1 抗虫性品种的形态学特征 | 第21-22页 |
4.2 抗虫性品种的生化特征 | 第22页 |
4.3 抗虫性品种的筛选 | 第22-23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茶蚜对不同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 第25-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1.1.1 供试植物 | 第25页 |
1.1.2 供试昆虫 | 第25-2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1.2.1 有翅茶蚜对不同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 第26页 |
1.2.2 无翅茶蚜对不同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 第26-27页 |
1.2.3 不同茶树品种抗蚜性评价 | 第27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2.1 有翅茶蚜对不同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 第27-29页 |
2.2 无翅茶蚜对不同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 第29-30页 |
2.3 不同茶树品种抗蚜性评价 | 第30-31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茶蚜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取食行为 | 第33-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1.1.1 供试植物 | 第34页 |
1.1.2 供试昆虫 | 第3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2.1 茶蚜口针在非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 第35-37页 |
2.2 茶蚜口针在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 第37-38页 |
2.3 茶蚜在不同茶树品种上各取食波所占时间比例 | 第38-39页 |
2.4 不同品种茶树抗茶蚜强弱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第4章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蚜抗性的形态结构和生化成分分析 | 第4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1.1.1 供试植物 | 第43-44页 |
1.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44页 |
1.1.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1.1.2.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1.2.1 形态结构测定 | 第44-45页 |
1.2.1.1 芽叶颜色观察 | 第44页 |
1.2.1.2 叶片厚度测定 | 第44页 |
1.2.1.3 气孔密度测定 | 第44-45页 |
1.2.1.4 茸毛密度测定 | 第45页 |
1.2.2 生化成分测定 | 第45-47页 |
1.2.2.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45-46页 |
1.2.2.2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46页 |
1.2.2.3 茶多酚含量测定 | 第46页 |
1.2.2.4 咖啡碱含量测定 | 第46-47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2.1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形态结构对茶树抗蚜性的影响 | 第47-53页 |
2.1.1 茶树品种芽叶颜色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2.1.2 茶树品种叶片厚度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48-49页 |
2.1.3 茶树品种气孔密度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49-51页 |
2.1.4 茶树品种茸毛密度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1-52页 |
2.1.5 茶树品种形态结构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2-53页 |
2.2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生化成分对茶树抗蚜性的影响 | 第53-58页 |
2.2.1 茶树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3-54页 |
2.2.2 茶树品种氨基酸含量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4-55页 |
2.2.3 茶树品种茶多酚含量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5-56页 |
2.2.4 茶树品种咖啡碱含量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6-58页 |
2.2.5 茶树品种生化成分与茶蚜寄主选择性的关系 | 第5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8-61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1-64页 |
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1.1 茶蚜对不同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 第61页 |
1.2 茶蚜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取食行为 | 第61-62页 |
1.3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蚜抗性的形态结构和生化成分分析 | 第62-63页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63页 |
3 论文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图版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