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论文--陀螺仪表论文

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零偏特性与电子系统设计

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7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9-21页
   ·激光陀螺概述第21-30页
     ·激光陀螺的优点第21页
     ·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第21-23页
     ·激光陀螺的误差因素第23-24页
     ·激光陀螺的分类第24-28页
     ·激光陀螺的应用第28-29页
     ·国内激光陀螺发展简介第29-30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研究历史、关键技术与应用现状第30-35页
     ·研究历史第31-32页
     ·关键技术第32-33页
     ·应用现状第33-34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34-35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35-37页
第二章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基础第37-52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第37-39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构想第37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输入输出特性第37-39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现方案的比较第39-47页
     ·非互易旋光器的比较第39-42页
     ·互易旋光器的比较第42-45页
     ·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空腔频谱第45-47页
   ·增益介质对激光陀螺的影响第47-51页
     ·气体增益介质的线形函数和加宽机制第47-49页
     ·环形激光器中的增益饱和与模竞争第49-51页
     ·增益介质的色散效应对激光陀螺拍频的影响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偏特性的理论研究第52-85页
   ·引言第52页
   ·环形激光器中的非互易效应第52-60页
     ·磁光效应第53-54页
     ·激活介质的朗缪尔流效应第54-56页
     ·谐振腔元件的非理想性第56-59页
     ·放电条件的变化第59页
     ·非互易效应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偏的影响第59-60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自洽方程组模型与分析第60-75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自洽方程组第60-65页
     ·零偏的磁场和腔长敏感性第65-66页
     ·增益参量和谐振腔参量变化对磁场和腔长敏感性的影响第66-68页
     ·差分损耗导致的零偏特性第68-75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偏的经典模型与分析第75-78页
     ·公式推导第75-76页
     ·零偏变化规律的讨论第76-78页
   ·背向散射和Verdet 常量色散导致的零偏第78-81页
     ·散射导致的零偏第78-80页
     ·Verdet 常量色散导致的零偏第80-81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零偏表达式第81-83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漂机理的讨论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四章 实验系统设计第85-111页
   ·引言第85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输入参量与输出参量第85-87页
   ·测量和控制系统设计第87-96页
     ·前置放大电路第87-88页
     ·压电陶瓷驱动电路第88页
     ·测温电路第88-89页
     ·磁场发生器设计第89-91页
     ·高压稳流电源第91页
     ·数字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第91-93页
     ·数字PID 控制器和相敏检波器的设计第93-94页
     ·射频放大和检波电路第94-95页
     ·显示和记录程序设计第95-96页
   ·信号读出系统设计第96-102页
     ·光学读出系统第96-97页
     ·电子读出系统第97-101页
     ·实验验证第101-102页
   ·分辨率增强技术第102-110页
     ·量化误差第102-104页
     ·滤波对量化误差的影响第104-105页
     ·基于快速滤波的分辨率增强技术第105-109页
     ·其它分辨率增强方法简介第109-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五章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偏特性的实验研究第111-127页
   ·研究方法第111-114页
   ·零偏随腔长和磁场的变化第114-120页
     ·光路变化对零偏的影响第114-115页
     ·零偏随失谐频率和磁场的变化规律第115-117页
     ·扫模研究第117-120页
   ·温度和放电电流对零偏的影响机理第120-125页
     ·频率牵引效应与磁圆二向色性差损零偏第120-121页
     ·频率牵引效应对互易偏频的影响第121-12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2-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六章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程长控制系统研究第127-146页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程长控制原理第127-131页
     ·失谐频率与程长的关系第127-128页
     ·光强与失谐频率的关系第128-129页
     ·失谐频率对零偏的影响第129-130页
     ·程长控制系统基本构成第130-131页
   ·光强差稳频系统设计与分析第131-135页
     ·光强差稳频误差模型第131-133页
     ·光强差稳频系统设计第133页
     ·光强差稳频系统在零漂研究中的应用第133-135页
   ·小抖动稳频系统设计与分析第135-139页
   ·程长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第139-145页
     ·程长控制系统的智能选模第139-140页
     ·采用小抖动稳频时两种工作方式的选择问题第140-142页
     ·程长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化设计第142-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第七章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广义程长控制研究第146-160页
   ·稳频与零漂之间的关系第146-148页
   ·磁场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影响第148-149页
   ·广义程长控制的实验系统设计第149-155页
     ·误差信号的获取第149-150页
     ·广义程长控制的实验系统设计第150-152页
     ·采用最佳工作点控制和传统光强差稳频时的磁灵敏度比较第152-155页
   ·广义程长控制系统的工程考虑第155-159页
     ·对标定精度的要求第155-156页
     ·带偏置的程长控制系统设计第156-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第八章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零偏温度补偿的初步研究第160-176页
   ·多元线性回归法第160-165页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160-164页
     ·逐步回归法第164-165页
   ·零偏的静态补偿第165-167页
   ·零偏的动态补偿第167-170页
     ·温度循环实验第167-168页
     ·随机变温实验第168-170页
   ·开机漂移的温度补偿第170-173页
     ·开机漂移与自发热的关系第170-171页
     ·开机漂移的温度补偿第171-173页
     ·零偏重复性测试第173页
   ·随机游走测试第173-174页
   ·零偏相关指标总结第174-175页
   ·本章小结第175-176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76-180页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76-177页
   ·创新点说明第177-178页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92-194页
附录A 等离子体色散函数及其计算公式第194-196页
附录B 自洽方程组计算公式第196-201页
附录C 几种可选的稳频方案第201-204页
 C.1 利用小抖动的光强差稳频系统第201-202页
 C.2 利用两路光电转换的小抖动稳频第202页
 C.3 直流小抖动稳频第202-204页
附录D 基于两路光电转换的广义程长控制系统第204-205页
附录E 主要符号表第205-208页
附录F 缩略词第208-209页
附录G 名词说明第209-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同攻击任务规划认知演化计算研究
下一篇:高集成度激光陀螺小型化高压电源与抖动剥除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