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权利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2-26页
    一、研究价值与目的第12-14页
    二、研究进路与方法第14-18页
    三、研究综述第18-21页
    四、权利概念的科学界定第21-24页
    五、论文结构第24-26页
第一章 马克思权利理论的渊源第26-52页
    第一节 自然法权利学说第26-44页
        一、古代自然法权利思想传统第27-31页
        二、近代古典自然法权利学说第31-38页
        三、德国哲理权利学说第38-42页
        四、新自然法权利学说第42-44页
    第二节 实证法权利学说第44-52页
        一、分析实证法权利学说第45-47页
        二、经验实证法权利学说第47-48页
        三、新实证法权利学说第48-52页
第二章 马克思对权利理论的早期探索与思考第52-64页
    第一节 大学时期对权利问题的探索第52-56页
        一、“按费希特的那一套”设计法的形而上学第53页
        二、对萨维尼历史法学研究方法的兴趣第53-54页
        三、康德先验权利学说的影响第54-55页
        四、转向黑格尔权利学说第55-56页
    第二节 《博士论文》对自由权利的宣示第56-57页
        一、与青年黑格尔派打成一片第56页
        二、述评伊壁鸠鲁自我意识自由观第56-57页
    第三节 《莱茵报》时期理性权利观的动摇第57-64页
        一、法律应随时代演进第57-59页
        二、秉持自由理性的法律第59-60页
        三、捍卫劳动人民的权利第60-61页
        四、遇到物质利益的难事第61-64页
第三章 马克思对权利理论的初步构建第64-98页
    第一节 对黑格尔法权理论的超越第65-71页
        一、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权第65页
        二、私有财产支配政治国家和法权第65-67页
        三、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利的统一第67-70页
        四、人的权利的社会现实性第70-71页
    第二节 对费尔巴哈权利观的超越第71-81页
        一、“人的权利”二重化嬗变逻辑及其实质第71-74页
        二、政治解放局限性与“人的权利”二重化之原因第74-77页
        三、人的解放与“人的权利”实现第77-81页
    第三节 异化劳动视界下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的萌发第81-88页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第81-84页
        二、异化劳动导致权利异化第84-87页
        三、共产主义实现人的权利第87-88页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观的初步确立第88-98页
        一、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第88-92页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法、权利的关系第92-96页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及其实现方式第96-98页
第四章 马克思权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98-131页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理论的正式形成第98-107页
        一、权利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脚点第98-100页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解放与权利的前提第100-104页
        三、真正的共同体中实现人的解放与权利第104-107页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权利理论的发展与超越第107-127页
        一、权利的起源第108-115页
        二、权利的发展形态第115-122页
        三、权利的属性第122-127页
    第三节 马克思权利理论的科学蕴含第127-131页
        一、集体权利与个体权利相统一第127-128页
        二、权利合理性与合法性相统一第128页
        三、权利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第128-129页
        四、社会权利与社会义务相统一第129页
        五、应有权利与实有权利相统一第129页
        六、权利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第129-131页
第五章 马克思权利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启示第131-143页
    第一节 党领导人民实现权利第131-135页
        一、通过政治革命创建人民主权的国家第131-132页
        二、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人民主权的国家第132-134页
        三、通过宪法法律保障和实现人民权利第134-135页
    第二节 与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权利第135-138页
        一、基本国情的限定第136页
        二、历史经验的启示第136-138页
    第三节 德法结合实现权利第138-140页
        一、德法分离的弊病第138-139页
        二、德法辩证统一的科学性第139-140页
    第四节 在共同体中实现权利第140-143页
        一、文本中的权利共同体理论第140-141页
        二、中国化的权利共同体思想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后记(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成分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对市民社会的影响研究